传说中的空城计,真相到底如何?
优质回答
诸葛亮和司马懿作为三国时代最具智慧的代表,看似二人是生死相搏的宿敌,实则可以说是棋逢对手,甚至有点心心相惜。换个角度也可以说是他们二人通过这样的相互对峙而保住在各自在政权中的地位。为什么这么说?请听我继续接下来的分析。当然,这一些都是依托《三国演义》这部小说进行的,毕竟“空城计”也只发生在《三国演义》中。
司马懿
我们先看司马懿。司马懿其实很早的时候就跟随了曹老板,但曹老板也不是一般人物,通过对司马懿的行事风格以及司马懿面容的观察,曹老板认定司马懿是一个城府极深且决定聪明的人,不过曹老板自认为自己的能力绝不在司马懿之下,于是敢于用司马懿。
但就算如此,曹老板也是处处提防这个天才,尤其是在曹老板做了一个“三马同槽”的梦以后,对于曹老板的这个梦是不是真还是只是曹老板感觉已经开始有点控制不住司马懿而编造出来的我们姑且不论,至少是曹老板已经开始有了疏远甚至是除掉司马懿的心,好在当时有个叫马腾的军阀,马腾这一家子当时可没少给曹老板带来麻烦,因此很快“三马同槽”的注意力就被转移到了马腾一家身上,让司马懿成功躲过了一劫。
通过这次教训,差点死了的司马懿开始蛰伏,不问世事,一门心思地钻研养生之道,这不仅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也让他成功耗死了曹老板家两代人,最后被重新重用,甚至掌控了魏国的朝政。但尽管如此,曹家的人对司马懿还是很警惕的,尤其是曹丕的时候,司马懿只有一有点功劳,立马就被安排回乡种田。虽然“空城计”发生的时间是在公元228年,当时曹丕虽然已经死了,但他交代过曹睿要提防司马懿,所以司马懿当时在魏国的朝堂上混得也不是很不如意,甚至随时都可能面临杀身之祸,这就是当时司马懿的处境。
诸葛亮
诸葛亮虽然出道比较晚,但出道即巅峰,先是“火烧博望坡”打退夏侯惇,后又联合东吴在赤壁摧毁了曹老板企图一战染指长江以南地区的计划,先后帮助刘备控制了荆州南部地区以及攻略了巴蜀益州,让刘备真正有了和曹老板叫板的资本。
反观刘备在遇到诸葛亮之前,可以说完全就是一个在乱世苟存的底层人物,虽然有着勃勃野心,也有着汉室宗亲的投降,但实际上根本就没有人会重视刘备这样一个小角色,他刘备在那个乱世也掀不起什么太大的浪花来。因此可以说诸葛亮在蜀国内部的地位是很高的,甚至是不可撼动的。
但好景不长,随着刘备替关羽报仇,被陆逊“火烧连营”死于白帝城之后,再加上刘备临终前为了维持蜀国内部的稳定不仅安排了诸葛亮为托孤重臣,同时还任命了另一位在益州很有威望,也确实有点能耐的李严为托孤重臣,这让本就蠢蠢欲动,不怎么服管教的益州集团开始走动起来,准备即刘璋之后再一次控制益州的权势。
而李严等益州集团的官僚本来就是益州本地的士族,比之诸葛亮等“外来人”有着先天优势,随着这些人的活动,看似在蜀国中权势和威望都很滔天的诸葛亮实则到处都是敌人,一个不小心就会被赶下神坛。诸葛亮当时最好的办法就是牢牢掌握住兵权,继续他战神的形象才能更好的在蜀国朝堂上站稳脚跟。这就是诸葛亮在蜀国朝堂上的境遇。
“空城计”
“空城计”只不过是诸葛亮和司马懿博弈中的一小部分,但从这点就可以看出两位杰出的政治家之间的心心相惜。诸葛亮屡屡率军北伐曹魏,苦于青黄不接的曹魏只得祭出司马懿这个大杀器来应对,但此二人都是多智近妖的人,深知彼此在朝中的情况,因此心照不宣的在战场上上演了诸多精彩绝伦、脍炙人口的对决。
就“空城计”本身而言,诸葛亮为何敢在和自己旗鼓相当的司马懿面前玩弄“空城计”?因为他知道司马懿不想他死。司马懿又为何见状就掉头离开?因为司马懿也知道这个时候还不能要了诸葛亮的命。
道理很简单,诸葛亮一死,他司马懿也就没有价值了。诸葛亮是唯一会为了保全自己在蜀国中地位而出兵伐魏的人,诸葛亮若死了,司马懿怀揣着大胜的喜悦回到魏国朝堂,等待司马懿的将会是再次被剥夺兵权,甚至是杀身之祸,同样聪明绝顶的司马懿当时自然是不会进城的。
但曹睿也不是傻子,两个奥斯卡影帝在前线你来我往的演那么多年,他肯定是会看出端倪的,好在只要不是太明显,曹睿也拿司马懿没有太好的办法,毕竟威胁是实实在在摆在那的。所以司马懿每次做戏都要做足,退兵一段距离之后,大感中了诸葛村夫的计谋,于是回兵追击。这其实也只是让戏看起来更真实一点。
最简单的道理就可以司马懿如果真的怕诸葛亮在城中设伏,大可派出一部分兵力先行进城刺探,而且当时那种情况可以用的有效办法多了去了,围三缺一这种阳谋战术在当时也不算什么先进的战术,司马懿把城围了,故意漏掉一边,再设伏兵,看他诸葛亮逃还是不逃。再不济,往诸葛亮有可能撤退的路线上埋伏些人马,看看他诸葛亮是真的有埋伏还是看司马懿一退就跑路,如果跑路生擒了便是,这些办法我都想得到,不信司马懿想不到。
但也正是因为“空城计”当中有着很多的漏洞,我们才能真正看出诸葛亮和司马懿的不简单,二人都是在和对方博弈,他们都深知自己的处境,两军就这么耗着对司马懿才是最有利的,哪怕偶尔给诸葛亮一点甜头,只要诸葛亮的北伐没有取得什么太过重大的突破都是可以接受的,诸葛亮也正是抓住了司马懿的这点心理,“空城计”才能成功。
结语
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那个时代杰出的人物,尤其表现在其二人的政治头脑上,正因为这样,才使得二人几乎聚焦了三国时期。而对“空城计”而言,我记得最后司马懿在死之前司马昭问过司马懿这个问题,当时司马懿和司马昭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当时若进了城,可能早就死了!”这是不是就在说明我分析的这个原因。
单从小说来讲,这是两个高手双赢的选择,是神交级的合作,诸葛亮方是了解司马懿的所以为了解围只能夸张一点的表演出来,司马懿为了以后得生存配合一下诸葛亮的空城计,如果歼灭诸葛亮,自己也就对于曹失去了价值。
有现实版的《空城计》故事吗?你怎么看《空城计》?
优质回答
前年我临居因大儿媳妇嫌财产不均,和公婆要钱,公婆无力答应其要求,儿媳妇隔三差五便找婆婆打架。有一天儿媳妇找到婆婆地里打了婆婆俩嘴巴,后来觉着没理,还把娘家爸爸叫来,因她爸爸有些匪性,而公公老实,不愿与其冲突,就把老伴和小儿子家的孙女留在家中,自己找临居家躲了起来,对方来家闹事,一看男亲家不在,也没法和女亲家和小孙女发作。只能蔫退了。知不知道这叫不叫现实版的空城计,反正最后有和好了。是由于诸葛亮对司马懿的性格了解,知其底细,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下的步险棋。打了他一个擦边球就赶紧撤回汉中去了。
空城计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失街亭后不得已而用的疑兵之计,是诸葛亮在了解司马懿生性多疑,深知孔明一生谨慎的前提下走的一步险棋,也就是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打了他一个时间差,侍司马懿回过味来,蜀军早已撤走了。这真正是没办法的办法,情急之下不得已而为之的。
谢谢!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巳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1928年7月,毛泽东亲率一营兵力离开井冈山,去桂东迎接受挫的红四军主力,井冈山只留下四个营守山,临走前毛泽东交待守山部队唱好空城计。1928年8月底,国民党湘军和赣军5个团对井冈山发动了第二次会剿,敌众我寡,守山部队利用地形声东击西地抗击敌军,关键时刻红军将刚修好的迫击炮运到前沿阵地,仅有的三发炮打出后,国民党军以为红军大队回来了,即仓惶逃遁。
1928年9月5日,尚在遂川的毛泽东,听到守山部队派人汇报井冈山守山情况后,遂写下了这首《西江月?井冈山》。
空城计讲的是哪两个人的故事?
优质回答
历史有些惊人相似,又有些预料之外的“预料之中”。在三国群雄逐鹿时代,广为大家熟知的“智多星”当属魏司马懿父子,蜀诸葛亮、姜维,吴周瑜、陆逊等风流人物。吴蜀数次交锋,吴落下风。周瑜感叹:既生亮,何生瑜。当司马懿被曹魏重用,提兵挡诸葛亮北伐之兵于关中陇上之时,扼止了诸葛亮北伐之盛势。诸葛亮内心必感:既生亮,何生懿。
当诸葛亮挥兵十万“五出祁连”之时,用“声东击西”之计诱骗了司马懿于东城。后奇兵祁连,连拔三郡,令魏朝野大震。随后,司马懿领兵十五万,沿汉水西进增兵拒挡诸葛亮的蜀军。当马谡丢失“街亭之要险”后,诸葛亮自知蜀军粮道必被魏军切断,蜀军必因缺粮而溃败。诸葛亮时至西城招抚刚归顺的百姓,并想将百姓全部带回汉中。但被司马懿大军所围。于是诸葛亮让大军掩护百姓撤离,他与西城县令坚守空城。当司马懿大军来到城下,看到的是城门洞口,门市大开,其他人员进出如常。司马懿及其大军听到的是诸葛亮在城楼上弹奏的“梁父吟”。司马懿生性多疑,怕中埋伏,直接带大军退去。
“空城计”在三国正史上没有记载,但在野史和小说上有说。据说,“慎谨微”的诸葛亮一生没有用过“空城计”,司马懿也没有中“空城计”。史载三国时,赵云、张飞用过空城计。
历史上有哪些空城计?
优质回答
空城计,是兵法“三十六计”中的一计,通常是指以虚兵虚招用的疑兵之计,使敌方将领做出错误判断形势,从而做到化险为夷的目际,这计在我国古代历史曾多次被用于实战,不知咋的,偏偏没有用过此计的诸葛亮确被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宣染的大红大紫家喻户晓,而真正用过空城计的人确无人知晓,可见艺术的塑造有多大的魅力。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用“空城计”的人是郑国叔詹献上的史上第一例“空城计”,记载于“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公子元,名熊子善,在哥哥楚文王熊赀驾崩后为了讨嫂嫂文夫人和侄儿楚成王熊恽的欢心,也想用建功立业展示自己的能力,与公元前楚成王(666年)率兵攻打赵国,当时,郑国的国力无法抵挡来势汹汹的楚国虎狼之狮的进犯,眼看着赵国只剩下内城门最后一道防线没被赵军突破了,郑国危在旦夕,城内人心慌慌,抱头鼠窜,群臣或战或降各抒己见,意见难以统一的情况下,郑文公不得己采纳了叔詹的计策。
命令士兵全部埋伏起来,不让敌人看到一兵一卒,令城内店铺照常营业,百姓往来如常,不暴露一丝慌张,然后,大开城门,放下吊桥,楚军的先到的部队到达郑都城下,见到此情景,不敢冒然进攻,双方对持了几天,最后,终于等到鲁,齐两国的救兵,解了郑国之围。
(资治通鉴·宋纪)里记载的,南朝刘宋萧使用
“空城计”退北魏大军的故事。
(北齐书·祖挺传)记载的北齐刺史祖诞使用“空城计”保全徐州城的故事。
“三国演义”里赵云退曹操用的“空城计”等。
谢谢邀请,这里是小青春,一个热爱历史的小青年!
提到空城计,我们脑海中便涌现出了诸葛亮坐在城头弹琴,智退司马懿数万大军的画面。但我们要知道,这只是罗贯中编写的一个故事,事实并没有诸葛亮的空城计!到这并代表着“空城计”不存在呀,现实中还真有空城计的战役!
第一次空城计的战例发生在春秋时期。当时楚国令尹公子元率军攻打郑国,郑国实力弱小,无法抗衡楚国的攻势,郑国的盟友齐国又没有办法马上救援,大臣们为此吵的不可开交,后来大臣叔詹提出意见,要固守,等待齐国援军!
叔詹利用公子元急于求胜但却害怕失败的心理,命令城中的士兵全部埋伏起来,不使对方看到一兵一卒,而城中店铺则照常开业、百姓往来如常,没有一丝慌乱。楚军先锋攻到郑国都城下后,见此情景心里疑惑,误认为城中有埋伏,因而不敢攻城。
后来,齐国的援军到了,并且联合鲁国、宋国发兵救郑,公子元得知后只得率军撤退,郑国因此得救!
其实,我们所谓的空城计,就是指用虚而示虚的疑兵之计,使敌方将领错误的判断形势,从而达到化险为夷的目的!这样的计谋,在我国古代战争当中并不少见,曹操,荀彧,赵云都曾用过类似的计谋!
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讨论,记得加个关注呗,谢谢您的鼓励!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空城计的故事简介50字.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