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灾时蝗虫真的吃人吗 新闻(蝗灾会吃人吗)

蝗灾时的蝗虫不能吃吗?

优质回答

不建议人进食,但可以将之成为家禽雀鸟的饲料。因为昆虫不是人类主要食物,也可能有许多未知的病毒,虽然从物种上看不会被感染,但是风险依然存在!

蝗虫是能飞的,想要去捕获一个能飞的昆虫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知道大家小时候有没有去捕过蝉,那东西四处乱飞,灵活的很,可难捕了。不过蝗灾出现时,蝗虫往往是成群结队,相对来说密度一大,捕获难度会降低。为什么闹蝗灾的时候人们不食用蝗虫以度灾年?

除了旱、涝之外,最令百姓恐惧的,就是蝗灾了。蝗虫一旦成灾,那便是铺天盖地而来,可谓寸草不留,庄稼转眼间被啃食地一干二净。这些赶也赶不走,捉也捉不尽的蝗虫,在大快朵颐之后,又再次成群结队地奔赴另一片庄稼,想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可怕。

灾民都不是贝爷出身,人体最需要的是碳水化合物,即便是还没进化成人类的猩猩也是以素食为主,换成老吃虫子,中国先民们的肠胃肯定翻江倒海接受不了,这跟现代人偶尔尝鲜是两个概念。同理,别让张无忌和小龙女吃大白鱼活命骗了,海边的渔民在饥荒年间一样可能饿死,因为他用咸鱼到处换不来玉米饼子。

现在饭店里经常有油炸蝗虫,酥脆喷香,其实我小时候在老家,都是捉了直接扔锅底一烧就吃的。一般有那么几种,登大山,梭木甲,螳螂,蝈蝈。到了秋季,雌性蝗虫肚子里籽作金黄,吃起来好像咸鸡蛋黄,是很香的。而像登大山那种大个头蝗虫,头背处有块肉,口感像瘦肉,最是好吃。

古代发生蝗虫灾时,为什么人们不吃蝗虫度过难关呢?

优质回答

蝗虫,又叫蚂蚱!

是绝佳的烹饪材料,可煎、可炸,可蒸、可炒;肉质松软,鲜嫩润滑,其口感如虾蟹,回味无穷。

蝗虫是高营养的美食,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各种维生素、以及包括钙、铁、锌等各种人体必须微量元素。乃是居家旅行,接亲访友之必备佳肴。

在中国北方的烧烤摊儿上,炸蚂蚱乃是比小龙虾更受欢迎的地道美食;在泰国,东亚飞蝗制作的“油炸飞虾”乃是当地特色。

总而言之,在东亚,蝗虫就是食材!

但是,在很久很久很久很久以前,蝗虫是不能吃的!在古人眼中,蝗虫是神灵,蝗灾是天灾,是老天爷派下来惩罚他们的,吃不得、也赶不得,只能看着自己的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庄稼,沦为“祭品”。

面对蝗灾,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祭拜神灵,跪求老天爷。

蝗虫由是无法无天,肆意洗劫庄稼,所过之处,颗粒无收,百姓们饿殍遍地。

直到他们遇到一个叫李世民的人!

没错就是唐太宗,他是历史上第一个有史所载吃蝗虫的人,而且还是生吃。

话说在贞观二年,长安逢大旱,在北方逢旱必起蝗,所以旱灾也是蝗灾。唐太宗巡视灾情,顺手就抓了几只蝗虫。为了摒除百姓对于蝗虫的神灵恐惧,他一口就其生吞了。

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duō)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自是蝗不复成灾。

唐太宗吃蝗虫之后,蝗虫的社会地位一落千丈,人们纷纷开始对蝗虫动手,由是开启了对蝗虫的一场美食盛宴。

当然了,这仅仅是燃起了老百姓们对抗蝗灾的希望,并不代表他们就能解决蝗灾。

蝗虫依然是农民的天敌,治理蝗灾,也不是撸几串儿蚂蚱就能解决的!

首先前面咱们讲过,逢旱必起蝗,有蝗灾的地方原本就收成不行,到处闹饥荒,逃难的逃难,造反的造反。老百姓们很难组织起有力的抵抗。

然后是蝗虫不易捕捉,每当蝗灾起时,往往都是铺天盖地压过来,没等你抓几只蚂蚱,他们已经完成了觅食,很难阻止他们糟蹋庄稼。

最后是蝗虫不管饱啊,如果说庄稼没了,咱可以吃蝗虫。但是时间有限,你根本抓不了多少。也就能当个零食吃一下,起不到当粮食过日子的作用。

所以我们看到,在我国的历史上,即使唐朝之后已经开始来大规模治蝗,但是收效甚微。蝗灾一起,必然饿殍遍地,百姓流离失所。

最著名的就是明末了,天启、崇祯年间陕西、河南一带的蝗灾,引发了大面积的饥荒。

“崇祯元年,全陕天赤如血。五年大饥,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饥,八年九月西乡旱,略阳水涝,民舍全没。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无,十一年夏飞蝗蔽天……十三年大旱……十四年旱”(《汉南续郡志》)

没有粮食,活不下去的老百姓们纷纷起来造反,这才有了大明王朝的覆灭!

历史上的蝗灾总是和干旱结伴虐待老百姓。之后就是长时间的饥荒,饥荒的情况老百姓是什么都会吃的。但在蝗灾发生的时候,老百姓不吃蝗虫的原因就比较多了。

一、蝗灾发生的时候,不是最饥饿的时候 老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同样的道理,蝗灾发生时庄稼还在地里,家里还有一点点存粮。一旦等庄稼被蝗虫糟蹋完,没收成了,家里也没有存粮了,历史上饥荒时易子而食也不是怪事,何况是蝗虫。

二、古代人迷信,觉得这是上天的警示 古代的老百姓,知识普及面不高,更无法从科学的角度分析干旱天气的原因,以及旱灾和蝗灾的因果关系。更没有效果最佳的农药,所以觉得这是上天的惩罚,而蝗虫是上天的使者。那是不能吃,只能当神供着的,于是民间就有很多“虫神庙”“虫王庙”等等。

三、蝗虫们会转移阵地,很多人不是不吃而是抓不到 蝗虫在吃完一片庄稼后是会转移阵地的,它们会飞,会蹦,抓起来并不容易。古代人没有现在的细网子什么的,只能用竹篓子或者布袋或者徒手来抓蝗虫,这样的工作产量是很低的。

四、蝗虫太少,不够吃,很多人吃不到 有很多史料都有关于吃蝗虫的记载,蒸着吃,煮着吃,烧着吃,甚至还会晒干存着吃,但小小蝗虫怎么能当粮食吃。 我们来换算一下,一家三口,就算每天很节约吃四斤粮食=4斤蝗虫,一个月就要120斤粮食=120斤蝗虫,等下一季粮食可食用算一个季度,每家人一个季度360斤粮食。一个村子又有多少家人,能抓到几个360斤蝗虫,这还不能蝗虫保证到处有,天天有。

五、没有良好的烹调方式,吃多容易生病,没有很好的医疗条件应对。 古代的老百姓烹饪方式,除了煮就是蒸或者就是烧,油盐酱醋都非常缺乏,可以想象吃起来很乏味。昆虫携带病菌是比较多的,一旦生病,在医疗条件匮乏的古代,小病就死人的例子不在少数。

综上所述

大饥荒一般发生在蝗灾之后,人们想吃蝗虫时它们已经飞走了,根本就抓不到,即使抓到了也只是杯水车薪,僧多粥少,无法解决饥饿的问题。除此之外,对蝗虫的忌讳和恐惧也有可能是老百姓不吃蝗虫的原因。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欢迎点评关注。

中国农业历史上蝗灾每个朝代都有,严重者出现争食人肉,灾民为何不吃蝗虫充饥?

优质回答

美味不可多得。没看见那些有钱的孙子们,花高价要一盘炸蝗虫,其实只吃几个吗?他们吃的是“范儿”,而不是蝗虫,如果蝗虫比粮食好吃,不种粮食只养蝗虫多好?这问题问的,好有水平。

听老人死说,闹蝗灾的时候用摇鱼摇子也摇过蝗虫,只不过太多,摇不绝,

古代人早就知道蝗虫可以吃,他们为什么宁愿吃树皮,也不吃蝗虫呢?

优质回答

蝗虫是可以吃的,古人为什么宁吃树皮也不吃蝗虫?这个问题本身有点幼稚。我以蝗灾的亲身经历说说这个事。

蝗灾在中国自然灾害中属于多发性严重性灾害。据史籍记载,我国从周末春秋时代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的2600多年中,重大的蝗灾就发生过800多次,平均2~3年就有一次地区性的蝗灾发生,间隔5~7年就有一次大范围的蝗灾发生,危害严重。多发地区多在河北、山东、河南、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区。

1960年我的山东家乡就发生过严重蝗灾,也是我一生中唯一亲历的一次蝗灾。那时因为科技落后,也沒什么灭蝗药物,就靠哄赶和捉拿。蝗灾一但发生,让人措手不及,不到半天,田里庄稼叶子就被普天盖地的蝗虫全部光,只剩下光秃秃的庄稼杆。遭受蝗灾的田地基本是颗粒不收,接下来就是来年的大饥荒。

蝗虫可以吃,发生蝗灾时人们可以吃蝗虫,我就吃过。但是蝗虫不好保存,保留不了几天,再说蝗灾发生时,蝗虫是不少,但不到半天把田里庄稼吃光了就马上飞走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你就上捉到几口袋蝗虫,又能吃几天呢?

再说田里颗粒不收,有树皮吃还是不错的,特别是榆树皮算是味道中最上成的,记得1960年因蝗灾粮食欠收,树里的榆树被吃的没有一棵有皮的,榆树皮吃光了,其它树皮也吃,因为肚饿沒办法。

所以蝗虫不是不吃,是不够吃,沒办法才去吃树皮丶树叶。

自古以来,最让老百姓头疼的莫过于蝗灾,但凡遇到蝗灾,几乎就会出现大量饿死人的现象,毕竟庄稼都让蝗虫吃了,百姓只能啃树皮。这个问题或许很多人会有疑问,为什么百姓宁愿啃树皮,甚至是人相食也不去吃蝗虫呢?难道是蝗虫有毒不能吃的吗?

显然不是,笔者给大家例举一条贞观年间的蝗灾,当时长安闹大旱,接着就是蝗灾。大家都知道,蝗虫飞过那几乎就是寸草不留,原本百姓种的庄稼全让虫吃了,现在百姓只能啃着树皮度日。唐太宗知道此事后大怒,他心里恨透了这些抢了百姓食物的虫子,随手就抓了几只生吞了,说道:“你如果有灵,就吃了我的心,别再吃我百姓的粮食。”即若有蝗虫之神,请噬我心,勿食我民之粮。

很明显,唐太宗贵为九五之尊,他都敢吃蝗虫且一点事也没有,说明蝗虫是没有毒的,那百姓为什么不吃蝗虫呢?其实,他们有吃。

唐朝德宗年间,东自海,西尽河陇,蝗虫蔽天,所至草木不留,田稼食尽,百姓饥,捕蝗为食。

元朝至正年间,河南、山东、河东等多地出现蝗灾,蝗食庄稼草木俱尽,饥民捕蝗为食。

这些都是关于饥民捕捉蝗虫为食的记载。那么问题又来了,既然蝗虫可以吃,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百姓在蝗灾之中饿死?答案是,他们也很想吃,不然有谁会愿意活活饿死呢?可毕竟蝗虫吃完庄稼不可能停在原地等着百姓吃上一个季节。

原因在于,蝗虫过境时,地里还有庄稼,百姓的家里也有存于的粮食,那时候根本没有人会去吃蝗虫。可到了遮天蔽日的蝗虫飞过以后,庄稼早都被洗劫一空,那时候蝗虫也已经不知去向了,到哪去吃蝗虫。更重要的一点是,蝗灾中的蝗虫与一般蝗虫不同,即飞蝗,迁徙的速度非常快,有的话也是个别抓个几只,根本就不够充饥的。这就是为什么在古代的蝗灾之年会有那么多人饿死的原因。

一些国家蝗灾爆发,可是有人说蝗灾的蝗虫不能吃,为什么呀?

优质回答

蝗虫爆发成灾,一飞而过影响有限,不见得会怎么样,怕就怕它久住不走啃吃农作物破坏生态,,久住不走可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蝗虫既然不能人吃,能不能让鸡鸭鹅来吃,作为家禽的营养饲料,为人所用一举两得,说说而也,有关结论,尚待觧答。

1,首先要确定品种能不能吃好不好吃。

2,蝗灾的蝗虫啥植物都吃,可能影响味道,甚至可能有毒。

3,蝗灾的蝗虫短时间内跨越区域很大,很可能被打过农药。这个问题要注意。

需要说的是,有人动不动与新冠病排比,真扯犊子。蝗虫与人的物种差异这么大,能有多大的互传性病?再说,蝗虫带病的话,铺天盖地的蝗虫。吃会染病,不吃你就能躲得过?

为何古代闹蝗灾,会有无数人饿死,难道古人不知道蝗虫可以吃吗?

优质回答

先说说当代的一次蝗灾。

2017年9月,山东省潍坊市峡山区太保庄街道惊现大量蝗虫,密密麻麻,遮天蔽日。

这些蝗虫如黑云压境一般,黑压压盖入农民的庄稼地,肆意啃咬着马上结穗的玉米,数分钟不到,一颗颗玉米就只剩下了玉米杆。

农户们望田兴叹,今年的收成完了,孩子的学费没了!这日子可怎么过呀!

然而,剧情突然反转了!农民的脸瞬间阴转晴天!

原来,农民们发现了商机,这些蝗虫居然10块钱一斤,堪比猪肉价格。附近小商小贩闻风而动,纷纷赶往峡山区收购蝗虫。

这不是天降灾害,这是天降人民币啊!

一时间,农民们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有的老婆孩子全家齐出动,纷纷举着网、拿着筐兜蝗虫。甚至晚上也不休息,拿着手电筒捉蝗虫,峡山区到处灯火通明,就像过节一般。

后来,有记者采访农民:“蝗灾影响收成吗?”

农民回答:“肯定影响,不过这蝗虫收入远远超过玉米,他一晚上能抓到300多斤蝗虫,算起来就有3000块钱收入,而一亩地玉米才不到1000块。还是抓蝗虫来的值啊。”

蝗虫们一脸蒙圈,难道走错片场了吗?老祖宗的法子怎么不灵了啊,以前到哪都耀武扬威的,百姓不是磕头就是烧香,这次栽了大跟头,全成了舌尖上的美味了!

时代变了啊!

蝗虫,俗称蚂蚱,富含蛋白质,营养成分堪比牛肉,用油炸后,味道既香又脆,堪称人间美味,油炸蚂蚱成为大排档不可或缺的美食。

三五好友,点一盘油炸蚂蚱,再要一盆麻辣小龙虾,再来一箱啤酒,吹着夏日的凉风,聊着幽默段子,别提多爽了!

这是现代,在古代可不是这么回事!

古代,蝗灾就是天灾,这个灾害甚至比地震、洪水、大旱危害更大,地震、洪水、干旱属于偶发灾害,但蝗灾属于频发天灾,平均两到三年就爆发一次。

有一种说法,叫作大旱之后必有蝗灾。蝗虫喜欢干旱的环境,特别是湖水或者河水干涸后,湖底或者河底往往成为蝗虫的最佳繁殖地。

蝗虫爆发之时,遮天蔽日,犹如黑云压境,所过之处,寸草不生。古代农民,拿这种天灾毫无办法,只能望蝗兴叹!

蝗灾之后,农民无粮可食,或四处讨饭,或卖儿卖女,成为流民。这些数以万计的流民,政府如果没有办法妥善处置,极易生变。

有史以来,数次爆发的农民起义,很多都因蝗灾而起。如黄巢起义、李自成起义等等。

古人认为一切的灾祸皆因人而起,蝗灾是上天降下的灾祸,以惩罚无德的世人。唯有祭祀或者祈祷方能消解上天的震怒,于是各地建起了许多蝗神庙,百姓争先祭拜。

如此说来,百姓视蝗虫为神虫,自是不敢食用蝗虫的。但也有不迷信的,唐太宗就曾亲口生嚼蝗虫,以示抗击蝗灾的决心。

唐玄宗时期也爆发了蝗灾,唐玄宗修德、祭拜、节欲等招数都用完了,还是无济于事。软的不行只有来硬的,宰相姚崇建议利用蝗虫的趋光性,用火引诱蝗虫,然后举火烧之。

唐玄宗采纳了建议,还下旨凡事灭蝗不利的,一律就地免职。在全民皆兵的打击下,蝗灾得到了控制。

当今社会人们,都吃东西是讲究啊,可谓是无所不吃,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几乎是吃了一个遍,就拿出了名的蝗虫,都成了我们餐桌上的美食,油炸,红烧各种制作手法层出不穷,既然蝗虫可以作为一道美食,那么很多人就要问了,为什么古代闹蝗灾,致使无数灾民饿死,为什么古人们不拿蝗虫充饥呢?

一,古代蝗灾的危害性巨大

据《中国救荒史》统计,秦汉时期蝗灾平均8.8年一次,两宋为3.5年,元代为1.6年,明、清两代均为2.8年,受灾范围、受灾程度堪称世界之最。

蝗虫身体一般绿色或黄褐色,以禾本科植物为食,种类很多,我国就有300余种,是农业上的主要害虫。

在中国古代,水灾,旱灾,蝗灾是危害性最大的灾难,给人民造成巨大损失,唐代陈子昂曾经描述过蝗灾后的惨状:“自河已西,莫非赤地,循陇已北,罕逢青草”,意思说的很明显,蝗虫群所到之处,寸草不生,连青草都碰不到,一旦发生蝗灾,良田植物就会被一扫而空,而百姓们由于没有了粮食,只能流离失所背井离乡。

二,古代发生过的几次巨大的蝗灾,给人民造成很大的损失

据《旧唐书》记载,唐朝289年间共发生蝗灾50余次,平均每八年一次,其中最为严重的一次,是唐高宗李治时期,当时,可谓是天灾不断,刚刚经历了水旱两灾,又闹起了一场蝗灾,此次蝗灾造成大量灾民流离失所背井离乡,甚至由于饥荒,还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状。

到了唐德宗时期,也出现过,两次规模巨大的蝗灾,当时闹灾正值冬日,气温极低,蝗虫群所到之处,寸草不生,而且蝗虫会咬人,足够多的蝗虫飞来时,是有什么吃什么,有什么咬什么,人力根本无法抗衡,灾民被冻死的,被饿死的不在少数。

三,可见,在古代,蝗灾造成的灾难时巨大的,那么当今社会蝗虫作为一道餐桌美食,古人们为什么不食用蝗虫充饥呢?

大家心里肯定有疑问,蝗虫是可以吃的呀,也算是一道营养丰富的美食,可是为什么古人们宁可饿死也不去食用呢,其实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有一点,古人在饥荒的时候确实食用过,当人们真的到了饥寒交迫的时候,啃树皮,吃草根也不是没有过,更何况区区蝗虫,据记载,唐德宗时期就有过灾民食用蝗虫的记录,由于连年的灾害,蝗灾,导致粮食连年的歉收,灾民们饿的实在没办法,蝗虫所到之处,寸草不生,灾民连草皮都啃不到,无奈之下,灾民们就把蝗虫蒸熟嗮干充饥。

其次,至于说为什么已经有食用蝗虫的先例,干嘛宁愿饿死不食用呢,原因很简单,蝗虫根本不足以填饱肚子,何况古人们的制作工艺问题,能吃多少呢,又能连续吃几顿呢,哪像我们当今社会,蝗虫可以油炸,红烧,蒜蓉,做出各种口味,即便如此蝗虫也只能作为菜肴,也不可能天天吃。

最后,就是古代医疗卫生条件极差,虽然蝗虫可以食用,但是大家知道,自然灾害之后,灾民流离失所,瘟疫鼠疫横行,难保不能保证食用的蝗虫是不是带有病菌,一旦大规模食用昆虫,更容易导致病菌感染,在古代医疗这么差的情况下,等待灾民的还是死亡。

综上诉述,在古代,蝗灾带给百姓们的灾难不比水灾旱灾来的小,甚至更大,百姓流离失所背井离乡,古人们是有食用蝗虫的情况,但是蝗虫对于大批的灾民来说只能是杯水车薪,况且还有病菌等不确定因素,因此还是有很多的灾民因此而饿死。

文:唯恋无名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原创首发,请勿转载,了解更多有趣历史,喜欢我请关注唯恋无名。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蝗灾时蝗虫真的吃人吗新闻.jpg”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