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为什么叫龙抬头?(二月二为什么叫“龙抬头”?)

网友提问:

二月二为什么叫“龙抬头”?

优质回答:

⊙2019.03.09

每年的农历二月二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龙抬头”。 “龙抬头”位于惊蛰与春分之间,五行属木,卦象为震,是生发之象。 木,对应着万物生长,借着春天的阳光雨露,天地之间生机勃发,生气盎然。

蛇冬眠以后,复苏,在二月二这一天露出头来,而我们过去又称呼蛇为小龙,比如你是属蛇的,为了好听会说自己属小龙的,这就是等同于龙了,从而演化成二月二龙抬头!

本编还想从生气盎然,“元龙之气”这方面谈一点看法,什么是元龙之气呢?也就元阳之气,认为龙为气成,是那春生之气,生气为阳,阳气上升,聚之成似龙之气(如下图)。二月二,龙抬头,则是一年之内阳气最旺之日。

顺颂安康!

一一《养气场》

其他网友回答

农历“二月二”,民间俗称“龙抬头”的日子,标志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龙,作为炎黄子孙的精神图腾,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古人认为,负责行云布雨的龙和其他动物一样也是要蛰伏的,“闻雷声而动”“春分登天”可以看成是“龙抬头”。另外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气温回升,大地解冻,北方地区开始降雨。在春耕将始之时,敬龙祈雨,目的是盼望五谷丰登。再者,从天文学分析,我国古代用28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并划分为东西南北4宫,东宫7宿由30颗恒星组成,就像一条南北伸展的青龙。每到春分后黄昏时,青龙七宿中的两颗“龙角星”就会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其余各星组成的龙身还隐没在地平线以下,犹如“龙抬头”。

其他网友回答

农历二月二,民间俗称为“龙抬头”日。这一天,很多人争着去理发,一方面是旧俗农历正月不理发,到二月二时头发已很长,急需整理;另一方面是人们都想讨个吉利,在“龙抬头”这日理发,喻义在新的一年里奋发有为,能够抬起头来,昂首阔步创造新生活。那么农历二月二为什么被称为“龙抬头”日呢?这里除去附会的民间传说,只讲实质的东西。

农历二月二被称为“龙抬头”日,其实质和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五行学说以及农历的节气说有关。根据五行学说,东方属木,季节为春,其星象为青龙。春天又分为三个月:孟春之月、仲春之月和季春之月,大体上讲,农历正月为孟春之月,二月为仲春之月,三月为季春之月。

孟春之月是青龙沉睡未醒之月,天道未改,仍需延续冬季闭藏之道。《礼记·月令》云:“(孟春之月)毋变天之道,毋绝地之理,毋乱人之纪。”仲春之月的节气分惊蛰和春分,惊蛰是青龙初醒而未兴之时,春分则是青龙兴而出达之时。《礼记·月令》云:“是月(仲春之月)也,日夜分,雷乃发声,始电,蛰虫咸动,启户始出。”“日夜分”就是指春分前後,阴阳各半。惊蛰在春分之前,雷欲发声,蛰虫初醒抬头,将启户而出也,而春分正是蛰虫咸动,启户始出之时。季春之月,青龙显于外,正是升腾变化最剧烈的月份。《礼记·月令》云:“是月(季春之月)也,生气方盛,阳气发泄,句者毕出,萌者尽达,不可以内。”季春之月,虫草万物几无内者,皆乘时变化,不断壮大。

农历二月初二,大体在仲春之月,节气为惊蛰,为青龙初醒抬头,但还未出而奋发之时。龙本是一种虚拟的动物,为鳞虫之长,用来象征万物的变化。事实上,龙就是变化当中的万物的象征,无论是屈曲生长的草木,还是蠢蠢欲动的蛰虫,都是龙的形象,是生机和活力在大自然中的一种展示。惊蛰者,蛰虫动而如受惊之状,龙醒而抬头矣。古人以农历二月二为节日,用来纪念这种阴阳调和、万物萌动、生机勃勃的景象,故谓之“龙抬头”。

抬头则气舒,气舒则精神焕发,精神焕发则志存高远。“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乘着“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的东风,正是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时候,宁为赤兔行千里,不做肥驽卧良槽,大好春光莫辜负,大家努力吧!

(子夏故坛原创)

其他网友回答

“二月二,龙抬头”,我们陕北人也说,而且这一天,尤其是男人,一定要理发,寓意轻发昂首。

这主要是北方汉民族在农耕社会形成的说法。北方缺雨,汉人都是龙的传人,农耕社会雨水最要紧,而龙又是管天上地下诸水的。

进入冬天的天寒地冻,天合水为雪,地结水为冰,似乎是龙王含首低眉,休整去了,暂时不管事了。而到了二月二,九数完了,冰雪消融了,大地复苏了,天也该开始施云布雨了,这既是自然的规律,也是人们的祈盼,祝愿龙王昂首挺胸,威武登台,为民施福建功。

“二月二,龙抬头”,并无多少迷信禁锢色彩,而是充满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望和祝福。他鼓励人们一扫冬天的萎靡,整理身形,振作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吧!

(原创借图)

其他网友回答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源于上古伏羲氏时期。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力低下,历朝历代统治者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老百姓吃饭问题,所以农耕就是重中之重。

从农历二月以后,天气渐渐暖和,万物被春日的阳光从冬天的沉睡中唤醒,人们也在一冬中养足精神,准备新的一年的生计。据传,伏羲氏开始,每到二月二,都要亲自躬耕,以示对农业的重视。到了春秋时期记载,周武王在二月二这一日,要带领文武百官举行仪式,号召天下人农耕为重。

自周朝到唐宋,二月二从农耕日慢慢成为了“视农耕,迎富贵”的日子。生产力不断发展,人们对二月二的活动从最早的仅仅是耕作演变成了迎富贵,摆宴席的节日。需要注意的是,直到宋朝,无论哪种说法,“龙抬头”还没有和二月二联系起来。

元朝以后,才有了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据说是因为元朝等级制度中汉人,南人地位低下,大家接着二月二的风俗,要“龙抬头”,口头上挺一挺早已被压弯了的脊梁。正因为如此,“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在大江南北形成共识。人们在这一天吃面食“龙须面”,烙饼,开展各种娱乐活动。到了明朝,这一风俗又有了熏炕一说,在这一天,家家户户动油烟,做油食,名曰熏炕,说是可以熏走虫害,熏走疾病,直到我小时候,老家农村还有熏炕习俗。

到了清朝,二月二,龙抬头,又多了一层理发的意思。在这一天人们去修剪头发,意为破旧立新,从头开始。也有人说是为了纪念明朝,一冬天要留发“守旧”,“思旧”,也算是对前朝的怀念,至于后来为什么成了正月剃头死舅舅,相信是以讹传讹流传下来,不过,着也表示了中国的孝道,言语有些恶毒,含义却是充满了亲情的温暖。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二月二为什么叫龙抬头.jpg”/>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