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的作者是元代的谁(西厢记的作者是哪个朝代)

《红楼梦》当中,宝玉和黛玉一起读的《西厢记》是一本什么书?作者是谁?

优质回答

我是梁园大雪,贾宝玉和林黛玉一起读的《西厢记》是本小淫书。全名为《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作者为元代的王实甫。

《西厢记》的故事脱胎于唐代的传奇小说《会真记》。中国小说发展到唐代才开始有虚构成分,小说在是史学的分支,在唐之前基本都是记录真实的事情,之所以魏晋有《搜神记》是因为那时的人真的相信有鬼魂。

唐代中期著名的大诗人元稹写的传奇《会真记》,讲的是他和自己表妹情爱的故事。在《会真记》中,张君瑞是个风流种子,温润如玉又多情,当他遇到自己的远房表妹崔莺莺时,被莺莺的美貌打动,主动撩妹。终于,苍天不负有心人,张君瑞成功泡到美妞崔莺莺,在一个花好月圆之夜,把崔莺莺睡了。

得逞后的张君瑞去京城赶考,久滞不归。痴心一片的表妹崔莺莺多次写信并寄去信物,希望能挽留住薄情寡义的表哥。可是,科举考中的张君瑞依旧没有回去,无情的把崔莺莺抛弃。

此外,在张君瑞跟朋友谈起旧情人崔莺莺时,说崔莺莺是尤物,太美的女人终究是祸端,应该被抛弃。

后来的后来,张君瑞和崔莺莺各成家室,张君瑞以表哥的身份去拜见崔莺莺。崔莺莺想起张君瑞的始乱终弃,薄情寡义,写一首诗递出去给张君瑞,奚落了他一番,并没有与之相见。

这个故事收录在宋代的《太平广记》中,发展到元代,元代戏剧家王实甫把故事进行改编,使之变成一个歌颂爱情自由的小黄书,当然,结局是大团圆的。

《红楼梦》中,贾宝玉给林黛玉读的就是王实甫的《西厢记》。

故事情节是,崔莺莺和母亲扶父亲的灵柩经过普救寺,在那里借住,崔莺莺住在西厢,而赶考的书生张君瑞也住在普救寺,一日求香时,张君瑞窥到崔莺莺的美貌,当时就酥软了。后来,孙飞虎围普救寺,张君瑞依靠自己朋友白马将军的帮助,救下普救寺,为崔莺莺母女解围。

为了答谢张君瑞,崔母宴请张君瑞,张君瑞与崔莺莺又相见,沉醉于崔莺莺的美貌,不能自拔。因无法相见,痴情懦弱的张君瑞病倒,在热心婢女红娘的帮助下,张君瑞与崔莺莺私会。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张君瑞爬墙到一箱与崔莺莺私会,终于,暖玉温香抱满怀,把好事做成了双。

后崔母嫌弃张君瑞没有功名,张不得已进京赶考,于是有了著名的“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据说,王实甫写到这一节时,思虑过甚,用力太猛,气血攻心,吐了好多血。

张君瑞与崔莺莺话别后进京,顺利的考取了功名,回来与崔莺莺结为连理。故事在大团圆中结束。

其实,《西厢记》中有很多黄的部分,青少年男女一块看,确实不合适。比如,张君瑞说崔莺莺“娇羞好比花解语,温柔好比玉生香”w崔莺莺说“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 张生说崔莺莺大好的青春光阴都在空虚中浪费掉了,应该找个人来卿卿我我,朝朝暮暮。

这样的话,这样的思想对青年男女开始,确实具有毒害作用。

还有,比如在“西厢艳情”一节,原文是“却说张生接住了小姐,把小姐抱在怀里,小姐也不拒绝,而是紧紧地靠在张生的胸膛上,一股男性的气味,冲入鼻腔,令她懒洋洋的,舒服极了。张生把小姐娇小的身躯捧进里房,放在床沿上。……”

这样的情节,黛玉看了怎不想入非非,当贾宝玉打趣她,“我就是那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时,黛玉才从情节中出来,顿时羞得不行,说要告诉舅舅去。

所以说,贾宝玉和林黛玉一起看的《西厢记》是二人的爱情启蒙,有人把《西厢记》称为艳情文学,宝黛的爱情在这里就埋下了种子。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又名《王西厢》,作者是元朝王实甫,元曲大家。

《莺莺传》的作者元稹,真的是个为爱执着的人么?

优质回答

小可不清楚,元稹的“渣男”称号是怎么来的,但可以肯定,这个帽子扣在他的头上有些冤。

大多数认为元稹的“渣”,是因为有很多人认为《莺莺传》里的张生就是元稹本人,所以《莺莺传》相当于元稹的青春自传。

在这本书里,张生始乱终弃,还偏偏令人生厌地为自己的无耻行为找借口,大体之意就是红颜祸水,所以我为了保持自身的品性,远离祸水。

于是,元稹就“渣”了,“渣”得莫名其妙!

元稹果真是张生的原型么?做为一个文人,尤其是文学成就相当嗨的牛人,难道会不知道如此写小说,如此写始乱终弃会是一个什么结果?

小可不认为张生就是元稹,正如杨绛先生所说,元稹多情,张生忍情。

可是多情的元稹却是整个唐朝诗人写悼亡诗最多的男人!

没错,整个唐朝,整个唐诗,以悼亡而论,元稹排在第一位。

如果说当时元稹娶韦丛是为了可以更容易地当官,这一点我信,但婚后艰苦的生活,以及韦丛的贤淑绝对融化了元稹原本冷酷的心。

那是他一生中最不得志的岁月。在他的《遣悲怀三首》中我们不能发现韦丛的贤淑属性,没有衣服,娘子去找。想喝酒,娘子典当金钗去换酒,穷到柴木都卖不起,肉也吃不起,天天吃豆叶和蔬菜,可是韦丛一句怨言也无,默默地背后付出。

结果在他飞黄腾达之前,妻子身故。给他造成了一生的遗憾和愧疚,这种遗憾和愧疚不是因为婚外情,因为那时没有。只是身为一个男人没有给妻子以更好的物质生活。

所以元稹每每想及都痛不欲生,为了避免睹物思人,便把她的衣服都送出去,可是到最后却偏偏留了几件,针线盒更是当成珍宝似的藏起来。对于旧日的奴婢也是怜仁不止。

他有钱了,有势了,有名了。

可是世界上最懂他,最疼他,最敬他的那个女人却不在了。

结婚之前的少年肉俗,之后的四处留情,都不是什么执着,都在心里没留下什么涟漪,他的心里,始终都是和韦丛清贫相守七年的情感。

他对妻子的感情,是不掺假的!也是执着的!

那么也可以说一说后来的事,他和薛涛,以及那些和他有露水姻缘的女子。唐朝人崇尚性情自由,更不禁止婚外恋,至于逛青楼喝花酒,只被认为是风流雅致,同样是和外面的女人颠龙倒凤,可没有人认为白居易渣,也没有人认为杜牧渣,甚至没有人认为那个李商隐渣。更没有认为温庭筠,韩偓渣。

他们做的事情都是一样的,一模一样!

唯一的区别就是元稹写了一部《莺莺传》,而书中的主角始乱终弃,于是张生就变成了元稹,元稹就变成了渣男。

为爱执着,他把爱全给了亡妻。所以他算得上是一个为爱执着的人,至于渣不渣,不知道,不好论断,因为世界上没有人知道他究竟是不是那个张生。

不说为爱执着,但至少是个用情至深的人。

历史上关于元稹的风评不是很好,近现代文学创作中经常会有人把他称作渣男,但其实元稹是一个很复杂的人。

风流也是他,情深也是他,重情重义更是他。

不提他与白居易的拳拳基友情,几乎是人尽皆知的地步。

他的经典名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就是写给他去世的妻子韦丛。

他与韦丛相识于微时,共同度过了七年的贫贱婚姻生活,生活虽然不富裕,但一直相敬如宾,温馨甜蜜。

相传《莺莺传》里张生但原型就是元稹自己。

但元稹也是个痴情不专的人,韦丛走后,他的人生故事里又出现了薛涛、刘采春等才女的身影。

元稹写的《西厢记》,真的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吗?

优质回答

元稹写的《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属于传奇文。一般被认为是《西厢记》故事的源头。

故事梗概大约是:

张生来普救寺,遇见姨母一家人,姨母女儿就是崔莺莺。

张生和崔莺莺相遇,互相倾慕。(《会真记》中最具价值的是描写二人感情部分别具情致。)

张生想和崔莺莺在一起,丫鬟让张生去找媒人说和婚事。张生说:“索我于枯鱼之肆。”(出自《庄子·外物》,意思是我等不了那么久。渣男苗头),于是崔莺莺抱着自己的枕头去找了张生,就是自荐枕席。

张生赴京赶考没成功,回来后再去赶考,离开了崔莺莺。

张生薄幸崔莺莺,始乱之终弃之,最后却还说崔莺莺是妖孽,说自己是忍情,抛弃崔莺莺是及时悔过。(渣男实锤)

作为作者,元稹说写这篇传奇文是希望大家不要再犯错,赞赏了张生及时悔过的行为。(呵呵,再有文采也是渣男)

鲁迅先生评价《莺莺传》,主要有三点:

元稹以张生自居。

有些部分写的十分有情致。

“文章尚非上乘,而时有情致,故亦可观。”

3.最后文过饰非。(文章掩饰自己的过错)

“惟篇末文过饰非,遂堕恶趣。”

除了鲁迅先生,还有一些人也认为《莺莺传》的原型就是元稹和他的表妹崔莺莺。

宋代的王性之认为张生就是元稹,崔莺莺是元稹的表妹。依据包括:

元稹的外公叫郑济。

唐代《崔氏谱》中写到,永宁尉崔鹏,娶了郑济之女,生了崔莺莺。

但有些人认为,崔莺莺姓崔,崔在唐朝是大姓,元稹为了攀高枝娶了韦丛,舍弃了崔莺莺不合理。

陈寅恪先生在《读莺莺传》中认为,崔莺莺原型并非大家族之女。

总之,元稹很可能就是张生本人,做了始乱终弃的事儿,但是实际情况也不能轻易下结论。

作为《西厢记》的创作灵感来源,《莺莺传》的作者真是个渣男吗?

优质回答

《西厢记》脱胎于唐朝大诗人元稹自撰的《莺莺传》。

无论是《莺莺传》,还是《西厢记》,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段香艳浪漫的传奇。

但其实张生的原型就是元稹,崔莺莺的原型则是元稹的远房表妹崔双文。

但是元稹却从来不是那位温柔专情的张生。我们看看背后的故事来判断作者元稹是否是一个渣男。

元崔二人的邂逅,可以说是元稹刻意为之。当时元稹只是一个穷书生,寄居在蒲州的舅舅家。

崔双文的母亲和元稹的母亲是同族,但是家境悬殊,很少有交集。

刚逢那时宦官专权,放纵军队抢劫,崔双文的父亲又刚刚过世,需要找关系寻求庇护。元稹刚好钻了这个空子,借着和当地军队将领相识的机会,走进了崔家。

那时元稹刚23岁,虽然一文不名,但是文采出众,为表相思之情竟然绝食一周。崔双文也才貌双全,又兼感恩之情,被元稹一番死缠烂打之后,也渐渐芳心暗许,最后私定了终生。但在两人浓情蜜意,山盟海誓之时,元稹要赴京赶考。

元稹才华出众又长相英俊,所以很快就被京兆尹韦夏卿看中,将自己的女儿韦丛许配给他。

元稹发现有更高的台阶摆在面前,元毫不犹豫地将崔双文抛诸于脑后,还污蔑崔双文不忠。

金榜题名,娶了高门大户的千金,但是元稹始终管不住骨子里那股浪荡公子的花心。

因为一次元稹毫不在意妻子身体不舒服,照样和朋友出去喝酒。结果,韦丛病重未能及时医治,不久后去世,年仅27岁。

前脚他还因妻子的离世伤神,可转头就去追求当时的大才女薛涛。说要两人长相厮守白头到老,结果元稹被贬浙江绍兴,抛弃了薛涛,他又将当时名传天下的歌坛才女刘采春纳入府中。

可元稹升官之后,果断抛下了一同生活七年刘采春,独自享受荣华富贵去了。

最终,刘采春难解满腔的怨愤,投河自尽。大才女薛涛也因为走不出而削发为尼。

元稹确实是个大才子,我自己也非常喜欢他的诗,特别是那首“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流传至今。

才子自是多情,不看才华看他的生平,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确实是个“大渣男”!

《西厢记》如此有名,作者王实甫,为何进不了“元曲四大家”?

优质回答

约定俗成吧。

元代周德清在《中原音韵》的序中最早将其四位并列,“乐府之盛之备之难,莫如今时……其备则有关、郑、白、马。一新制作。”(周德清认识方面的主观原因)

关、郑、白、马 这四个人是元曲杂剧发展成熟的代表性人物,王实甫年龄要比这四个人小一些,创作期相对要靠后,流传下来的作品少些(《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吕蒙正风雪破窑记》和《四大王歌舞丽春堂》),这可能也是四大家中没有王实甫的原因之一。

明清有很多文人对为王实甫未被列入“四大家”而提出非难,也提出了种种新的“四大家”之说,但未见流行。

王实甫虽没有入“四大家”之列,但是5本21折的《西厢记》依然是元代杂剧创作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西厢记的作者是元代的谁.jpg”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