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哪里?诗中之意是什么?
优质回答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咱那里?诗中之意是什么?
(原创)这两句警句出自李商隐七律诗《无题》。
李商隐的无题诗一般来说都是与爱情为题材,或者是另有隐情寄托。因此隐去题目是晦涩所旨。这首《无题》诗也不例外。
“春蚕到死丝方尽,惜炬成灰泪始干”这两句绝唱就是出自于李商隐的这首《无题》诗。
全诗是: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焟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翻成白话大约是这样的:
和你相见十分艰难,
和你离别也依依不舍,
更为艰难,
暮春的风柔弱无力地吹来,
将百花吹得十分凋残。
我与你的爱情正象那,
春蚕作茧,
直到死丝才会吐完。
又象那蜡烛点点泪滴,
化为灰烬泪才流干。
清晨,你对着镜子梳妆,
满头青丝,只愁它
衰落改变颜色,
在这更深人静的半夜,
我独自苦吟着诗,
只觉得那月光,
也露出阵阵寒意。
你住所有如仙境蓬山,
并不十分遥远,
那传递音书的青鸟啊,
但愿你殷勤一些吧,
为我时时地去探看她。
李商隐的这首爱情诗,用比兴手法和无穷的象征,描写了亦或是情人、恋人的相见和分别的艰难,具有托意幽深,寄情娓婉,悱恻缠绵的特点,是作者爱情诗中的代表作。是一首暮春时节伤别的爱情诗,诗中”别”字是整首诗的主题,读来使人黯然销魂,”别”字正是这首诗的感情渲染的氛围。”春蚕到死丝方尽,焟恒成灰泪始干”是这首诗笔力所凝聚。诗中以”春蚕”、”焟炬”作比喻,象征着至死不渝的刻骨铭心的爱情。出句”丝”作茧自缚,到死才吐尽;对句”泪”自己煎熬,有如焟烛燃烧成灰,才淌干。这种痴足以感天地,泣鬼神。宁愿终生痛苦的执着。这种殉情追求和浓浓的悲剧色彩,实为千古绝唱。只有痴情苦恋者才能写出这惊人的奇句。
诗的最后用神话传说中的青鸟代作者传递音信,代为探看,更是想象奇绝,匠心独到。
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绝唱!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全诗如下: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好用典故,所作的诗歌较为晦涩。而且李义山大部分的诗给人的印象是极度的华丽,却又是极度的幻灭。比如:《落花》、《隋宫》等。这种极度华丽和极度幻灭被李义山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这看似是完全相反的气质为什么能被李义山完美地融会在一起?用蒋勋老师的话来说,就是:
“繁华当然可能是虚幻,其实虚幻本身也可能很华丽。”
而且李义山的诗有一个特点:把意欲指向的对象从诗歌中剥离。也就是说,李义山的诗似乎是没有对象,或者是对象不清楚。就像这首《无题》,有人说这是一首爱情诗,是抒写李商隐和女道士之间的恋情。也有人说这是李商隐写给令狐绹的,希望他能帮助自己进入翰林院。
这种对象不明确的诗歌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每个人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到的见解也就不一样。
▲朦胧也是一种美
就像《红楼梦》,背后是否隐藏了秘密,隐去的究竟是什么事儿?几百年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见解,看似都有道理,细想又是捕风捉影,回味又好像有点儿道理。也许这就是朦胧的美,给人很大的想象空间和发挥空间。
我们再看回这首诗的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义山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很美,但又有一丝凄凉的画面。
蚕养到了一个特定的生命节点,蚕开始吐丝,一直吐一直吐,缠绕,缠绕,缠绕,把自己缠绕在里面,然后在茧里结束生命。
▲结丝成茧是蚕生命的自我完成
看着一支点燃的蜡烛,看着蜡泪一滴,一滴,一滴地流下来,直烧到变灰,蜡泪才停止。
现在大部分的人把这句理解为生命的奉献,赞美无私的奉献。我记得从小学的时候开始就学校就一直在教,老师是春蚕,是蜡烛,燃烧生命,为教育无私的奉献。其实这也没错,这也是很贴切的比喻。但为什么不能从另一个角度,从生命自身的角度来理解呢?
▲燃烧是蜡烛生命的自我完成
蒋勋老师说过,生命的最重要部分之一的是生命的自我完成。
蚕为什么要吐丝,为什么到死丝方尽?蜡泪为什么一直在流,为什么要到成灰泪始干?这就是自然,这其实就是生命的一种状态。生命中其实有一种状态,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其实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生命的过程中,去完成自己。是否照亮别人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完成自己,在过程中不断燃烧自己。
我又想到了《红楼梦》里的黛玉。很多人一直觉得黛玉嫁给宝玉才是完美的结果,但我不这么认为。一开始就有交代,黛玉其实是来还眼泪的,是来还前世的情。还泪其实就是黛玉生命的自我完成,泪尽了,也就走了。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是春蚕和蜡烛。我们生命中都有一个状态——自我完成。
春蚕至死丝方尽,蜡烛灰尽泪始干怎么理解?
优质回答
春蚕结茧到死时絲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原意是指对于对方的思念,如春蚕吐絲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流尽为止。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谁能理解这句诗的意思?
优质回答
谢邀:
这句诗出自李商隐的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诗是李商隐写离别,相思之痛苦,两情相融至死不渝的爱情诗。
相见时谁别亦谁,东风无力百花残。道出了离别的无力与无奈,同时开头就用两个难引出了后文对爱情的坚贞执着,至死不渝的决心,以及相互的痛苦、忧心和牵挂!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从字面讲是说春蚕把丝吐尽成茧而死,蜡炬燃尽完以后,他的泪也以流干。这种敢于牺牲自己成就别人的精神是无私的,伟大的!
这句诗在当今也很广范应用,但在现实生活中,这句诗用来比喻我们的辛勤园丁人民教师是最恰当的。因为我们的老师他把毕生的智慧像春蚕吐丝一样全部传授给了他的学生,无私的毫不保留的直到生命的尽头。我们的老师更像蜡炬一样,为了别人的光明,燃烧自己,为了孩子的成长,一直照亮着他们前进的方向,燃尽最后一滴泪,闪耀最后一点光。人民教师光荣而伟大。
我也向教过我的老师们致敬!祝他们平安健康!
〔我是一位小学生〕我的答案很简单,因为我还没有学过这首诗,我的理解是:有时俩人必须互助才能达成共识。如果不对也不要说我,这只是我的理解,谢谢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们观看????
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原意是赞美勤劳吗?有何依据?
优质回答
这句诗出自李商隐的《七律无题》,原意是来描写爱情,体现相思之情的。
“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
蚕一直到死都在吐丝,蜡烛烧成灰才停止滴泪。是对无私奉献精神和高尚品质给予的高度评价. 人们歌颂蜡烛,是因为蜡烛默默地燃烧着自己,用自己的光去照亮别人,直至将自己燃尽。
其实李商隐的原意跟老师就没半毛钱的关系 ,只是现代人非要拿来表彰下老师的?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直到死亡才停止吐丝,蜡烛烧成了灰才停止流泪。
通俗讲就是老师的一生都在奉献 ,说好听点就是赞美老师无私奉献为了教育事业牺牲了自己的一生的高尚品质。
赞美的是爱情。
无题,怎样理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两句话的含义?
优质回答
单看这两句诗大意如下:春蚕吐丝至死方停,蜡烛烧尽才不滴蜡。这两句诗也多用来形容无私奉献的人。
但是结合整首诗来看,要表达的意思断然不会这么简单,李商隐的无题诗多是隐喻诗。全诗如下: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全诗以女子的口吻描写了对远方的人的思念!所以这两句就是描写思念之苦,像那春蚕吐丝一样,没死丝不尽,像那蜡烛滴蜡一样,烛未烧完,泪不尽!思念之情至死方休,相思之泪到死当尽!这两句可谓把相思之意描写到了极致,千古以来难出其右!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赏析.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