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哪首诗让您最喜欢?
优质回答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做马。
一朝春尽红颜老的意思是什么?
优质回答
这是清代曹雪芹著《红楼梦》第27回 中女主林黛玉吟诵的《葬花吟》很长,最后两句: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前一句语代双关,即是春花凋谢花瓣飘零,又是青春远去,昭华不在,尽,红颜,本指面色,喻指女人。结束停止,这个老,大概还有生命逝去的意思:这两句感叹春光易逝,红颜易老以及对落花的痛惜。
林黛玉伤悼的是自己,情调浓烈而忧伤,揭示了林黛玉作为弱者执着的爱怜,热烈的追求,还有强烈的愤慨,与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及最终,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人生悲凉。丰富而奇特的想像,暗淡凄凉的画面,浓烈忧伤的情调,展示着黛玉在冷酷现实的摧残下的心灵世界,在生与死,爱与恨的争斗过程中的焦虑,迷茫。这是林黛玉发出的无奈哀音。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闺中女儿,寄在他人屋檐之下,似漂浮小树叶,无所依托的心是怎样悲凉啊。
暮春,是属于林黛玉的季节,冷静,淡然,凄清,在淡然中守着一点痴心,淡淡的哀着,淡淡的怨着……
等到那一天春天彻底逝去,花已落尽,美人迟暮逝去,两厢再无相知……
怅然着,似看到你渐渐远去的背影,拖地的长裙落满花瓣,蝶儿在你身边飞舞,柔弱纤细的背影有些落寞,有些伤心 ,有些留恋,也有些坚强。
春天到尽头了美人也老了,花落了,人逝去了,互相也不再知道彼此了。有些繁华过后一切成空的悲伤忧郁之感。
《红楼梦》第27回怎么理解?
优质回答
这回主要写了宝钗戏蝶,玩金蝉脱壳。黛玉葬花,引诗葬花吟。宝玉向黛玉掏心肺表衷肠。这是一场宝黛爱情的重头戏。
谢邀。
《红楼梦》第27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这一回安排了宝钗戏蝶和黛玉葬花,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与宝钗和黛玉的性格命运,和故事后续的发展埋下伏笔。
一,身世,黛玉爹娘早逝,远离家乡寄人篱下。使早慧的黛玉多愁善感,又无亲人慰藉,愁闷隐心时久染病,早逝也就不可避免。花儿的凋谢也就是黛玉最后的结局。宝钗有最亲近的母亲和兄长,呵护成长,人情世故自然都懂,性格也随和。大家闺秀会审时度势,命运当然要好的多。对后面给他安排与宝玉成亲埋下伏笔。
二,场景,同是姹紫嫣红的场景,宝钗是无拘无束疾步追蝶。而黛玉看见的是那早逝的落花,孤孤零零走完一生。此情此景还有谁不怜黛玉呢?
如何看待林黛玉葬花这一行为?
优质回答
林黛玉多愁善感,内心娇弱,看到落花想到自己的身世。由于她自己身体孱弱,看见落花联想到自己的命运。她本身就是寄人篱下,有一种没有着落的感觉。她葬花也是感慨自己的命运。
林黛玉葬花是对生命的敬重!心怀慈悲!
《红楼梦》里海棠诗社成员有谁?你最欣赏其中的哪首诗作?
优质回答
《海棠》
稻香老农住菱洲,
东风吹绽海棠开。
胭脂洗出秋阶影,
嫩寒锁梦因春冷。
谢谢邀请
海棠诗社
简介 海棠诗社:初秋季节,贾探春提议邀集大观园中有文采的人所组的诗社。诗社成立目的 旨在“宴集诗人於风庭月榭;醉飞吟盏於帘杏溪桃,作诗吟辞以显大观园众姊妹之文采不让桃李须眉。”诗社成员 有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贾宝玉及李纨。稻香老农(李纨)为社长,菱洲(迎春)、藕榭(惜春)为副社长,一人出题,一人监场
最欣赏林黛玉的诗
(林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注释:湘帘,湘竹制成的门帘,这句说看花人,“半卷”、“半掩”与末联的娇羞倦态相呼应。“碾冰”句:因花的高洁白净而想象到栽培它的也不该是一般的泥土和瓦盆,所以用冰清玉洁来侧面烘染。“偷、借”句:意即白净如同梨花,风韵可比梅花,但却用“偷”和“借”来说,别致新巧。宋代卢梅坡《雪梅》诗:“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月窟,月中仙境,因仙人多居洞窟之中;袂,衣袖,指代衣服。苏轼曾用“缟袂”喻花,有《梅花》诗说:“月黑林间逢缟袂”。这里借喻白海棠。
黛玉的诗却是从看花人写起,然后才写“盆”“土”,诗中“碾冰为土”一语,评者多欣赏它设想的奇特。颔联“偷借”而来的“梨白、梅魂”,不但对得天衣无缝,也喻示了“寄人篱下”。但以缟素喻花,暗示夭亡,而丧服由仙女缝制,不知是否因为她本是“绛珠仙草”。而“秋闺怨女拭啼痕”之类句子,脂评已点出“不脱落自己”,像是她的“眼泪还债”。
李商隐《落花》这首诗是什么意思?你怎么评析?
优质回答
《落花》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李商隐的这首诗,作于武宗会昌六年,李商隐当时闲住永落(今陕西西米脂西)期间。二十五岁的他因令孤楚拔擢得进士,他的婚姻却使他无形中占到了牛党的对立面,于是备受令孤的诽谤压抑,他说,诡薄无行、放利偷合,他的处境极不如意,借着对落花命运的怜惜,这首情深调苦的咏物诗,抒写了他自己的身世之慨和幽怨。
词中之意大概就是
高阁里的客人,都已经散去,小园中的落花,阵阵乱飞,飞满曲曲折折的道路,送走了落日斜斜的余晖。甚怜惜,不忍将他们扫除,我久久凝望,春天仍难以留驻,如今只剩有片片花瓣沾人衣服,一春里它们献出了生命的全部。
这首词中的字里行间,可见诗人当时的失落无奈!
李商隐的《落花》和前面讲过的《春日寄怀》差不多写在一个时侯,也就是丁忧在家闲居的那段时期。由于朝廷高层牛李党争激烈,作为李党女婿,牛党门生的李商隐,因为夹心人的身份,已经被朝廷放弃。
一个志向远大的读书人,前程未卜,甚至是可以预见的没有前程,李商隐的心情是极其郁闷的,所以才有“未知何路到龙津”的感叹。
《落花》则更多地体现了他幽怨愤恨的心态。大好的春天,满园缤纷,红桃绿柳,有客自远方来,对酒高歌,多么开怀的事。李商隐却不写,他写的是客人走后,一个人看着落花伤心。这就是满满的负能量君啊。我们来看这首诗: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照例先看平仄,晚唐格律体(近体诗)已经完全成熟,作为晚唐诗坛最高峰的李商隐自然是运用娴熟,格律应该不会出问题。
我们看第一句,“阁”字是入声字,发仄音,按照基本平仄格律,首句第二字定平仄,那么这首五律的正格应该是仄起不押韵,也就是首句是“仄仄平平仄”,可是我们把平仄一对,差得远哪。“高阁客竟去”,“平仄仄仄仄”,三仄尾不算大忌,还有孤平啊,这问题就比较大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是故意的,唐人在写这种感情比较奇特的诗歌,首句需大开大合,用发音来引起读者重视的时候,经常会采用三仄尾这种出律的开头,称为“音韵陡峭,如怪石林立,破空而出”,仄声本来就短狭、急促,一连串仄音,自然就会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那种急于表明什么东西的心态。
但是为什么说它还是一首五律呢?因为李商隐在对句,也就是第二句做出了拗救。
按照正格,首联应该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我们看到“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却是“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通过把对句的第三字“花”出律来完成出句的拗救。
那这首句出律是不是无心之失?可以肯定不是的。第一点,完全可以通过换字来适合平仄。第二点,我们再看五、六句,是和一、二句完全一样的出律。“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平仄为“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看,出律和拗救都一模一样。
李商隐就是故意这么玩的。
我们再来看诗歌的内容。首联上句叙事起笔,下句写景。“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诗人不写赏花饮酒欢聚,而是从散席,客人都离开了开始下笔,并且用出律的字句突兀描写,给人一种欢乐不再,孤独忧愁袭来的感觉。其实花不一直在乱飞吗?可当客人在时,竟没注意到,直到人去楼空,客散园寂,那些纷飞乱舞的落花,触动了诗人孤寂惆怅的心情,怜花怜己。
颌联对仗,并承接首联继续更细致、多角度地描写落花。“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为什么用“参差”?这是承接上一句“花乱飞”,落花缤纷乱舞,连接弯弯曲曲的小路。“迢递”是连绵不绝的意思,上句是从空间上来写落花,而这一句是写时间了,连绵不绝的往下坠落,映送夕阳残照。这里又加上了夕阳余晖的意象,把整首诗的意境继续往黯淡、伤感的情绪里沉没。
颈联依然对仗,并转开一笔,换了角度。“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这仍然是写落花,但是通过写人来写花。我站在这里啊,肝肠寸断,不忍心去扫那些同病相怜的落花,对着春天望眼欲穿,却时光匆匆,春日将尽,无法挽留。
尾联收合。“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这些花儿将春色打扮得如此美丽,只可惜春天将尽,便像我一心为天下,只落得个落花成泥,徒自悲伤的结局!这一联收得不明显,更清楚的是诗人将落花比作自己,因为春尽而落,只有“沾巾”(流泪)的命运,其实也是将自己比作落花,图有事业心,却无能为力,只能自哀自怨,暗自垂泪。
全诗咏物伤己,以物喻己,感伤无尽。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负能量满满,大家了解就好了。
另外补充一点,尾句“所得是沾衣”的“衣”字在平水韵中与“飞”、“晖”、“归”同属五微(平),是押韵的。
我们整首诗赏析下来,就会发现除了出律拗救之外,其他的平仄、押韵、对仗以及起承转合都是娴熟而合律的。拗救也是一种格律诗的技巧,虽然不建议大家在写诗的时候使用,但是学习了解后对赏析古诗词是很有用的。
所以,这首《落花》是一首悲伤的近体格律诗(五律)。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喜欢请点赞并关注,谢谢。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红楼梦葬花吟赏析.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