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问候语安康图片(清明节问候语安康不忘来路)

为什么端午和清明节都只问候安康而不是快乐?大家都来讨论下?

优质回答

我认为端午节和清明节都只问候安康而不能祝快乐,主要是由两个节日内含的深意决定的。

首先说端午节,人们在这一天吃粽子是为了祭奠楚国大夫屈原。诗人屈原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却苦于报国无门,后来又遭遇国破家亡,自己又遭遇贬黜。未来看不到希望,所以才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选择投汨罗江自尽,以死明志。成就了端午节这个伟大的传统节日。

清明节包含了寒食节,这一天禁止烟火,只吃冷食。传说是晋文公为了感谢介子推割肉给他充饥,就派人放火烧山,介子推宁死不出来,结果把介子推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将这一天定为清明节。将清明节前的那一天定为寒食节,因为清明节与寒食节离得很近,所以踏青祭祖都放在一起了!

这两个传统节日都是为了祭奠人物的,所以只能互道安康,不能祝福快乐!

这两个节日从传统意义上是怀念,特别是清明,其主要是思念自己的前辈,当然也怀念先烈,端午有点喜庆,赛龙舟肯定要笑声,随着时代变化,我想也会祝福的,因为端午只提到了几个人,

清明节别人跟你说节日快乐怎么回复?

优质回答

清明节,是祭祀节。一般我们称之为鬼节。

清明节对中国人来说,非常重要。这得说说清明节的历史。清明节,也叫寒食节,其实,清明是节气,寒食是节日,现在已经把它合二为一清明节。

清明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冬至后第108天,也就是阳历4月5日前后。今年4月4日为清明节。清明时节气温变暖,雨水增多,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万物“吐故纳新”,对万事万物都体现有阴转阳的变化,因此,做为节气在古代农耕社会意义重大。

作为节日,清明节有扫墓祭祖礼俗,其来源与古代信仰、祭祀、历法以及划分出的节气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

清明节有冷食习俗,传说寒食节是在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节日。在民间传说中寒食节虽与介子推有关,但寒食起源,并非为纪念介子推,而是沿袭了远古的改火旧习,即《周礼》所谓“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寒食节是流传于中原一带古代较早的节日,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

现在虽然有些习俗还在,但也有所改变。清明时节,天气不冷不热,正是游玩的好时节,并且是法定假期,如果有时间可以近距离游玩一下。

当某人祝你节日快乐的时候,你可以完全呵呵一笑,不用忌讳,发两个字“共乐”即可!

  清明节能说节日快乐吗?有的人说可以,有的人说不行,清明节能说节日快乐吗?这个问题很富有争议,那么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吧。

  清明节可以说节日快乐么

  近年来,每到重大节日,朋友间互祝节日快乐已成一种习惯。不过,在清明节,当有些人收到类似“清明节快乐”的祝福信息,或多或少会感到不快乐。

  为何不快乐?有网友直言,“这样的信息触霉头”。也有网友客观分析,清明主要是扫墓祭奠,寄托哀思,是个很严肃的节日,这种时候祝福人家“节日快乐”,会让人觉得不快,因而清明说“节日快乐”是不合适的。

  类似的争议,此前也曾出现过。去年有媒体报道称,在清明假期,四川乐山某小区挂了一条引起争议的横幅,横幅上写着“恭祝全体业主节日快乐!”此举让小区业主们感到不大好受。

  不过,对于争议,也有网友表示并不介意,“这是一种假期祝福,初衷是好的,也没有恶意,可以理解。”

  清明到底能否祝节日快乐?

  那么,清明节到底能不能祝福节日快乐呢?有观点认为,当今社会文化中的清明节,是与祭祖、扫墓这样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祭祖和扫墓不一定意味着悲伤,但是一定意味着庄重、肃穆,这种环境与“快乐”是万万不搭边的。

  上述观点也指出,更要紧的是,祭祖和扫墓意味着与死亡、鬼神有关。中国传统思想主张“敬鬼神而远之”,这种态度让人对相关话题敬而远之、闭口不谈,“快乐”这种对鬼神不远不敬的态度,更是万万不可取的。

  对此,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高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清明是可以说“清明节快乐”的,这样的说法其实已延续很长时间;相较而言,“不能说清明节快乐”,是近两年才冒出的说法。之所以有争议,是因为人们对清明节的内涵了解不够深。

  高巍分析,之所以可以说“清明节快乐”,是缘于该节日的主题内容及历史传统。因为清明节是春季最重要的节日,其主题内容十分丰富,它既将寒食节、上巳节等节日糅合在一起,又贴合春天正处阳气上升、阴气下沉、万物复苏、生气勃勃的节气特征。

  “清明节的主题不只是扫墓,更重要的是把扫墓和踏青相结合。”高巍进一步指出,清明节并不是悲伤的节日,祭奠先祖,除了表达对先人的哀思,也使后人获得了精神慰藉。而踏青郊游作为清明节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为了让人们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满怀积极的生活态度。

  “当我们去祝福快乐的时候,恰恰也代表着我们有战胜悲伤、困难的勇气,这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高巍说。

清明节前后几天不可问早安?清明前后不问好原因具体是什么?

优质回答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流传起这么一种说法“清明节前后几天早上不可问早安”。小编仔细回忆了小时候经历过的清明旧俗,加上查阅各种和清明有关的资料,发现清明节的传统习俗虽多,但并没有清明节前后早上不能问好的相关的记载。

至于现在为什么有这一说,可能和清明扫墓祭祀先人有关。清明节是祭祀祖先,慎终追远的日子。老话说“早清明”,清明扫墓祭祀是要赶早的,时间上以祭扫当天早上5点~7点为宜,不能超过下午3点。一大早上人家怀着沉重悲伤的心情去扫墓祭祀,你热情满满地给人家来句“早上好”,怎么着看,都好像有些不和时宜,遇到比较忌讳的人说不得还会认为你是在诅咒他,所以说啊,清明节期间还是少说几句“早上好”,简单打个招呼就算了,以免惹人不喜。

清明节期间除了去扫墓祭祀,还是踏青郊游的好时候,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清明时节,春回大地,到处都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踏青的大好时节。有空闲的朋友,不妨趁着清明假期,带着家人去田野间游玩一番吧!

对于清明节前后几天不可问早安这个说法,我只能说我实在孤陋寡闻、才疏学浅,根本就不知道传统习俗有这回事,更不知道起源于何时,有何典记载,也无法弄清楚到底是那一个地方的习俗。

而真正所见到的说法也是仅仅是从某些网络上传播得知,但是,这些网络也仅仅只说这回事,至于说到它从那一部经典所得,那一个时代开始,又或者是那一个地方的习俗,它根本就说不清楚,而有不少人却煞有介事地在某些传媒和微信上互相传播,我认为这只是一种以讹传讹罢了。

首先说,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气,而按照传统习俗记载也只有家家户户插柳枝、拜祭先人和寒食这个习惯,古代当然没有手机,就更谈不上微信了,但是也不至于亲友之间相互碰面形同陌路而不打招呼、问一下安好的吧?如果真是有这种传统习俗,各种各样的史书、传记、地方志都应该有所记载的。毕竟有很多的传统习俗都有记载,更何况是清明节这一个特殊的节令呢?

我抱着求知的欲望,恳请那些说清明节前后几天不可问早安的学者们指教一下我,这种说法是否传统、见于何典、起于何时、来自那方?请赐教!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清明节问候语安康图片.jpg”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