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女儿在吃晚饭时,突然对爸爸说,如果她现在放弃体操,父母会不会对她很失望。
细心的爸爸捕捉到了女儿刻意隐藏的心事,他思考之后,对女儿说,孩子能取得多大的成就,在父母看来是最肤浅的虚荣,孩子开不开心才是父母最关心的。
听了爸爸的肺腑之言后,女儿似乎有了勇气,终于敞开心扉:原来因为刚刚开始练体操,她的表现是所有人中最差的,一起训练的小朋友,看到她的动作后哈哈大笑,这样一来,她就更紧张了,越做越不到位,越做不好就越紧张。
听了女儿的话,爸爸心里很矛盾,他既希望孩子可以开开心心地练习体操,又想让孩子迎难而上。
后来,爸爸是怎么做的呢?
第二天,女儿来到训练馆,惊讶地发现自己的爸爸早已换好训练服等着她。经过老师的允许后,爸爸开始尝试一些简单的动作,可是,由于爸爸身体较胖,又没有任何体操基础,所以,每一个动作都做得很费劲,甚至是滑稽。
全场小朋友的注意力一下就被爸爸吸引了,他们被爸爸的动作逗得哈哈大笑,女儿也开心地笑了起来。
爸爸的举动,成功化解了女儿的麻烦,因为现在最差的不再是女儿了,他让女儿重新找回了勇气和信心。
如今,他凭借着模仿女儿做体操的视频,坐拥近33万粉丝,成为了红遍INS的网红,被网友称为“世界上最帅的爸爸”,他就是来自墨尔本的Ash。
被嘲笑可能是每个孩子都有的经历,嘲笑会留下创伤。因为嘲笑让我们感觉到鄙视、降格和轻慢,无法获得某种程度的认同。
儿童会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中认识自己,父母、老师和同学都在评判他们。
别人对待他们的积极态度–尊敬和赞同影响了他们的自尊。他们极有可能对负面意见和批评变得更加脆弱和敏感,他们可能体验到缺憾和自我怀疑。
那么,作为家长,面对孩子被嘲笑时,怎么做才能更好地保护孩子呢?我们不妨借鉴Ash的做法。
曾经在网络上看过一个读者的留言:
“我小时候本来特别喜欢上学,才五岁就哭着死活赖在教室不走。
后来爸爸每次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把我的书包打开,翻出每本作业本,仔细地数着红叉,根据红叉的数量用皮带抽打我,再出题让我做,做不对继续打。
就这样,本来特别爱学习的我,每次见到爸爸之后,就害怕得脑子里一片空白了,突然间变得好笨好笨,直到有一次他把我打得抽筋了,才减少了打我的次数。
身体上的伤痕可以痊愈,可是心理上的伤痕却永远不能消失。
上学期间,只要遇到厉害老师的批评,我脑子就会一片空白;工作之后遇到严厉领导的批评,我就特别紧张;遇到强势的人,我只想躲得远远的,后来我的婚姻也深受影响……”
教育思想家约翰·洛克认为,打骂式教育养成的,只会是奴隶式的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可不被父母接纳的孩子,就成了折翼的天使,他们变得自卑、胆小、懦弱、没有安全感。
试想,如果当Ash的女儿告诉他自己想放弃体操时,Ash大发雷霆,对女儿严厉指责,结果会怎样?
女儿会因为恐惧而不敢把自己被嘲笑的事告诉爸爸,然后迫于压力又不得不继续去学习体操,结果极有可能是,女儿不仅学不好体操,还会因为压力过大而变得不再开心。
接纳你的孩子,孩子才能全身心地信任你。Ash无疑是一位充满智慧的父亲,他对女儿说,成就不重要,开心才重要。
世上本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但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父母首先要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孩子才会有勇气面对外在的嘲笑。
据2011年的一项研究显示,自嘲甚至可以改善你的心情。在一个人承受力的培养方面,幽默已被视为一个潜在的因素。
2008年11月18日,北京大学首个校友等额配比基金设立。在设立仪式上,刚刚上任的北大新校长周其凤(曾先后任北京大学副教务长、吉林大学校长)首次在师生面前亮相。
主持人首先介绍的是到会嘉宾,介绍到新东方校长俞敏洪时,一时口误竟说成了“北京大学校长俞敏洪……”台下立刻发出了哄笑声,场面一时陷入尴尬。
等到周其凤上台讲话时,他一开口便说:
“这很正常嘛,我现在就在时时提醒自己,千万别一开口自我介绍就说成吉林大学校长(笑)。
我刚去吉林大学时,就总说自己是北京大学的,说错了也意识不到,还特别希望别人鼓掌,结果他们都哈哈大笑。”
一番自嘲,立刻赢得台下师生热烈的掌声。
由于主持人的一时口误,使北大新校长周其凤顿时陷入“己冠他戴”的尴尬。
然而,周其凤没有因主持人的口误而生气,而是机智地拿自己过去的口误说事,并对自己“说错了也意识不到,还特别希望别人鼓掌”的心理进行自嘲,立刻赢得台下师生热烈的掌声。
周其凤的一番自嘲,既表现出对主持人的宽容和对其口误的理解,还化解了尴尬,赢得了大家的掌声,可谓巧妙。
自嘲的能力绝不是天生就具备的,也不是一时的临场发挥,而是一个人长时间生活在一种轻松自在的氛围当中,身边也有很多幽默风趣的人在感染他,所以他才会慢慢养成幽默的习惯。
Ash在得知女儿因体操动作不标准而被嘲笑时,把自己置身于体操馆之中,认真而又笨拙地学习体操动作,也是一种自嘲。
他在用这种看似搞笑的方式告诉女儿:“你看!爸爸做得比你还差,可是我还是认真在做,有什么关系呢。”
《优雅人生,从自嘲开始》的作者苏珊说:“如果你能学会自嘲,你就能够原谅自己;你能够原谅自己,也就可以宽恕他人。”
因此,如果家长想要孩子能够完美地应对人生中的诸多嘲笑和挑战,方法其实很简单——学会自嘲。
朱棣文,美国斯坦福大学首位华裔教授、首位掌管美国能源部下属国家实验室的亚裔科学家;是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更是美国第十二届能源部部长。
这样优秀的一个人,却一直是家中拖后腿的那个。自幼,他活在一个高知家庭的“恐惧”中。他的父亲朱汝瑾是麻省理工的博士,母亲李静贞是麻省理工的硕士。
朱棣文的大哥朱筑文从小到大都是第一名,朱棣文说:“一大家子有十几个高等学位,那时我是朱家的败类,最笨的一个!我只对玩有兴趣。”
三兄弟中,他最不听话,汉语班不肯去,作业也不愿意做,有时还逃学。连老师都嘲笑他:“一个肠子里居然爬出了完全不同的人!他有他哥哥一半,该多好啊!”
直到高中毕业时,朱棣文申请常青藤名校全部被拒,只好去了家门口的罗切斯特大学。自此,朱棣文开始努力,兴趣面不断扩大。
让他真正开挂的是大学以后。他兴趣广泛,并且有一股“钉子”精神,善于实干和钻研。他是那种挖井一定要挖到水的那种人。
初入大学,朱棣文醉心数学,并且获颁罗彻斯特大学斯托达数学奖;大二时,一本《费曼物理讲义》让他决定转战物理学,他毕业时,获数学和物理学双学士学位。
1997年10月,朱棣文凭借“不知有何用”的激光原子冷却术,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成为第5位拿到诺贝尔奖的华裔。
朱棣文在经历过自由的幼年,坚持不懈的青年和中年后说:“在一生中,你必须做你真正想做的事情,带着你的热情去迎战,不轻易放弃。”
Ash以自己为榜样,诠释着追梦的艰辛与坚持,从陪女儿练习体操开始,已年过半百的他,跌跌撞撞地在体操界也摸爬滚打了四年。
从刚开始一个动作都做不好,到现在,他已经能将平衡木、后空翻、跳跃、旋转等较难的动作做得有模有样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爸爸的努力,让女儿在平时训练时更有动力,而原本嘲笑的声音也变成了赞美。
特别需要注意,当嘲笑演变为欺负时,父母就需要出面帮助孩子解决。比如身体暴力、被孤立、恐吓,或者情感言语的暴力,被当中羞辱,或者被一群孩子经常骚扰。
总之,自信幽默的性格,是孩子面对嘲笑的最佳“保护伞”,而这把“伞”需要每一位家长的小心打磨和细心呵护。
>>【测试】您是一个好的育儿情商教练吗?
【睡前故事】—雷公和闪电娘娘
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