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锋┃盖棺未必可以定论——客观看待王安石及熙宁变法

我们常说,盖棺则可定论,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盖棺并非可以定论,一些知名的历史人物,往往是毁誉参半,众说纷纭,并无定论,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更是不能深入去了解每一位历史人物,只能道听途说了。王安石,北宋历史上叱咤纷纭的人物,辞世已千载之久,仍无定论,后来文人,言语众多,评判各异。
《苏东坡传》一书中,俨然把王安石说的一文不值,一无是处,固然,不可否认,王安石的煕宁变法有诸多不合时宜之处,其为人亦有独断专行一面,然王安石为人处世并非如林语堂先生所言,且对《辨奸论》的定论毫无根据,我们皆知,《辨奸论》作者为苏洵一说皆持否定之态度,其次,宋时朝廷朋党现象本来异常严重,朋党者非王安石一人,早期的范文正,富弼皆有之,对于苏氏兄弟被贬之事,更多是朋党的结果。
我们不妨看看当时文人们对他的看法:韩琦说“安石为翰林学士液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曾巩评价“文甚好,行称其文”,司马光说“人言安石奸邪,则悔之太过”,可见《辨奸论》对王安石的评价是太过偏颇(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而林语堂先生却对其深信不疑,对安石是极度贬低,有失文人公正之心。
对于王安石变法,反对者诸多的主要因素为:一,北宋本是朋党之争的黄金期,党派纷争实属常事;二,王安石变法触及了很多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这些人不是不能容忍变法的带来的不利后果;三,变法虽然具有超前性,但本质上却与当时时局不符,北宋在变法之前,已经是内外交困,北宋与夏、金、辽等多国交战,国库亏空极为严重,神宗对此也是焦急万分,希望通过变法来改变局面,王安石的想法正合其心意,所以变法才会如此大刀阔斧,变法之失败,神宗其责任更大;四,之前的庆历新政的失败给很多仕人留下了极大的心理阴影,以至于之前许多激进的仕人也变得保守起来,包括年轻气盛的苏轼,更包括庆历新政的范仲淹!
林语堂先生把煕宁变法失败之所有责任都推在王安石的头上,这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公平的,在下愚见,以为历史之人物,我们须辩证的、客观的、实事求是的去评判,不能以自己的喜好,妄加评论,私自揣度,而对于王安石本人来说,对于自己的一生,应该也是不复怨怼的吧。
李彦锋,男,1987年出生,陕西吴起长官庙人,2011年毕业于济南大学土建学院,2012年在宝塔区公路站工作至今。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