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0213期】散文《年味·"食"足的年夜饭》‖闽南作家·洪泓原创作品

林良标摄影:
闽南作家·洪泓
洪泓,(闽南文化研究学者、闽南语作家)字闻之。男,公务员。偶得弘一上人(二一老人):“一事无成人渐老,一钱不值何消说”之言后,遂自号曰二一堂,又号龙宝斋,别署半学斋,温陵人。生于花棚下,长在曾井边,行走于古城内外。定位品茶人,文字客,云游者。信奉名不必显,钱不在多,自古人生最忌满,半贫半富半自在!勉强的不要争,该为的尽管作,平常心本分事,甘愿做欢喜受。不负花月,不废笔墨,不离山水,不绝音韵。冷眼观世,潜心笔耕,忙碌于现实,自驰于内心。
年味·"食"足的年夜饭
洪泓
天地风霜尽,
乾坤万象和。
历添新岁月,
春满旧山河。
中国是一个家庭观念很浓的国家。
厝,年之必聚之处。"囝阿爱年兜,大人乱糟糟。"爆竹两三声,人间是岁月。据古书《尔雅》记载:"年"这个概念最初出现在周代,意思是农作物的丰收。在甲骨文中,"年"这个字背着禾苗的象形字是指收成。在当时的农耕社会里,五谷丰登是最重要的大事,自然也是值得纪念和庆祝的节日。
年兜约俗已经有了3000年的历史,它的发展变迁与"年"这个概念的形式有直接的关系,与上古先民时间感受和时间意识有关。
除夕俗称"年兜",为一年之中最为重要最为隆重的节日。此时严寒将尽,新春即要来临,故古诗有云:"一夜腊寒随漏尽,十分春色破朝来。"此日为一年之中的最后一天,故称除夕。而除夕之夜,正是年末岁首之交,送旧迎新之时。
自从腊月廿三辞年送神以后,家家户户都忙于准备过年食物用品,购办年货,四出张罗,颇费周章。因而俗谚有云:"大人乱嘈嘈,囝阿爱年兜"。
早在"尾牙"之前,厝边头尾开始进行"筅尘",这就是相当彻底的大扫除清洁活动,据宋人吴自牧的《梦梁录》载:"十二月尽,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以祈新岁之安。"可见泉州"筅尘"之俗源于宋代。
一过腊月,囝阿们便自告奋勇担当起筅尘洗垢的重大任务,要先把厝内所有值得洗的东西,一点一点搬到井脚。用毛巾、衣刷里里外外把东西刷净,然后搁在草石上晒。将厝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旧时,自腊月廿四筅尘开始至正月十五上元节结束,这个年才算过完。
每逢年兜前夕,家家户户都要择一日好风好日,岁末筅尘,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洗埕院,筅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给厝里来一次彻底的大扫除。拭拭涮涮,搬搬挪挪,清除了各处、各物的灰尘与污渍,重新设计一些物品的摆放,趁时机也细致整理一番厝里的用品旧物,该丢即丢,该换即换,求得一派新意。按泉州民俗,"尘"与"陈"同音,新春筅尘有"除陈布新"之义,其用意是把一切"坏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干干净净迎新年。
每年年兜都是一次嘉年华,是吃的狂欢节,好吃,永不消逝的记忆。
所谓"年味",就是集"地方味"和"年货"于一身的味道,也应该是幸福的味道,热闹的味道。
岁岁年年,年年岁岁。碗糕的香味一直在我的生命里。
旧时"每逢佳节倍思亲",如今"每逢佳节倍思吃"。谁的家乡没有风味?哪个游子不爱家乡味!
在闽南,粿音同"果",是米浆脱水所得的凝块。粿类食品丰富多彩,包括年糕类、糕点类,以及米浆类,不同所在各有丰富的现实形态。而"糕"谐音"高",民间最朴素的信仰与期望,便是日子红火,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年更比一年好"!
旧柴草,
好起火;
旧笼甑,
好炊粿。
会发做糕,
末发做粿。
软术滑腻又多情的食品,缠绵在齿间,味道长期不去,而喜感顿时从舌尖蔓延到心底了。记得小时候,碗糕、甜粿做好之时,已经是大半夜了。冬日的厨房里,被熊熊燃起的火映红着大人囝阿脸,像似喝醉了酒一样。那整齐排列在笼甑里洁白如玉的碗糕,弥漫着淡淡的米香,恍若开窖的德化白瓷,带着漫天夜风中最灵幻的一刻景致,温润着来自田野里最馥郁的一缕芳香,都一齐扑入眼幕,扑入口鼻。
八仙桌上预先放着几把竹箬,等待第一笼碗糕出鼎之届,大人们把笼甑放着桌上,随后将竹箸剖成"田"字型,沾上红膏,蘸印在"笑糕"之上。所谓"笑糕"就是俗称"笑脸","笑脸"意为发家。若是没"笑",故是炊末好,俗说"田螺肉"碗糕。
尔后,大人们把纷纷炊好的碗糕、甜粿等放入神篮里,吊在古厝厨房高高的横梁上,一来怕猫鼠,二来防囝阿。并时时告训囝阿,这些只能等到祭祀拜拜之后方可食之。
碗糕一般从正月一直吃到十五,从多一直吃到少,从软软的吃到硬硬的。碗糕一个个在相紧挨着,手牵手在一起,不舍得放开。一直吃到长出长毛,洗洗涤涤,放入笼甑重炊后再吃至清明前。
年味是欢乐祥和的。爆竹声声,欢歌笑语,每当置身于福字、春联、年画、年宴……所织就了闽南人特有的喜庆氛围之中,心中便充满光明与温暖,总会有情不自禁的感动。
每个人的心里,年味都有各的味儿。
年味也有文化味。品味经典生活的同时,体味传统文化精华,不知不觉间,我们已成为民族文化精神的践行者与传承人。
除夕之夜,合家团聚一堂吃团圆饭,此时厅堂红烛高照,摆上丰盛菜肴酒席,挂上"吉祥如意"桌裙,由长者拈香,向列祖列宗跪拜。恭请祖宗降临饮宴,并祈保庇合家大小平安,兴旺发达。闽南有句俗谚:"清明没返家无祖,年兜没返家无某(妻)"。此外,成家人家还在卧室敬床母。桌上摆有过年白米饭,上插一对春花,一丛连母子的芋头,象征年年食有余粮,子孙兴旺如芋,共享温馨的天伦之乐。
过去,正月初一很讲究,不能吃干饭,因为初一早起叫做万神盛会,表示所有神出来拜年,因此为心表尊敬,首先不能食荤,而要食素。也禁忌动刀子和剪刀,大人们说是:初一动了刀和剪,口舌是非会难免。
朴实无华见真章。猪网纱鸡卷是逢年过节,家家户户必备的一道招牌菜。猪网纱就是猪肠的一层膜,油脂丰厚。炸网纱鸡卷还比较讲究,是用上好的五花肉、鸭蛋、鲜虾仁、荸荠、洋葱等为主原料,白糖、味精、猪油、加之地瓜粉制作成馅料和水搅拌成糨糊状,再用猪网纱作皮,放置案板上,铺开将馅料放入其中,卷成长四寸、直径一寸左右的圆条状,一般一斤五花肉配四两地瓜粉。放入温油中炸制金黄色,吃时切成二寸长圆块状,拌以香菜、蒜泥、豆油和醋等少许,吃起来外酥内嫩,香味浓郁,鲜美可口。颜色黄澄澄,外皮起酥层层叠叠精巧万分,气味香贡贡,吃起来满口鲜香。
日行月旋,斗转星移。又是一年春节,无论你身处何方,都要过好一个内心充盈的新年。
据(《泉州府志》卷二十.风俗)记载:除夕前一二日,以豚糕相遗。谓之馈岁,至夕,祭先及神,谓之辞年。设酒食聚饮,达旦不寝,谓之守岁,炽炉炭,烧杂木爆竹于庭前,或超而越之,谓之过炎。又,泉人度岁,皆以米粉为糕粿、饽饽之属,留宿饭于明日,谓之过年饭。
西晋周处《风土志》也记载:除夕夜,围炉而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
吃,年之必须之物,年兜晚上的家宴俗称年夜饭,也叫团圆饭。如泉南新童谣《围炉歌》所唱:
廿九暝,
全厝坐圆圆,
年兜好日子,
围炉过新年。
桌顶酒菜满满是,
鸡鸭猪肉红花鱼,
一盘长年菜,
一碗金针煮木耳,
红膏蟹,
乌鳗鱼,
食蚶才会趁大钱,
大人囝阿笑眯眯,
祝引公引妈,
岁寿食百二,
祝全厝内,
平安无代誌。
家家户户的年夜饭都很讲究,吃什么如何吃都有讲究。即是在食物匮乏的年代,厝边头尾也各显神通,费尽苦心,千方百计搞到具有象征意义的食品,以图吉利。年夜饭的进行过程中也要彼此祝福,这些吉祥语言,使人气氛和谐融洽。
年夜饭已经远远超出了单纯的食欲诱惑,人们更在乎一个眷恋是那份亲人之间的情感,以及年夜饭所带来的家里的温馨。这些,才是最丰盛的年夜饭!
大年三十,对于泉州人来讲,这日除了团圆饭,还有就是敬天公。敬天公的时间是讲究的。一般是除夕子时过后或初一凌晨时分。此时此刻,家家户户都在放鞭,门前的大大"福"字迎风翻动,大街小巷地上铺满一层厚厚的、红红的鞭炮纸屑,一派喜庆的景象。
厅堂正中点燃高悬一盏红纱灯,称之为"点天公灯",桌上供献鲜花、甜茶、三牲、五果、六斋、红蛋、寿面、甜果、甜喋、水果诸色供品。家家户户要备好一个清净的砂钵,里面盛有干饭或大米,米饭上插有一支春花,再放两个小芋头,春花喻为"长春",芋头寓意"旺旺"。厝边头尾早早在厅堂桌上插一盆"春花","隔年米","九鬃芋"等供奉于祖龛之前,直至大年初一。"隔年米"意为"年年有余"、"九鬃芋"俗称"芋阿芋孙",象征人丁兴旺、子孙满堂。除夕之夜,大门后面放置二支甘蔗,寓意甜头甜尾,渐入佳境。
然后,长辈们领着一厝大大小小跪在桌前,并依长幼顺序上香,行三跪九叩之礼,俗称"烧天金",祈愿来年天公伯赐福,五谷丰登、家人平安!齐声口颂:天公祖相保佑,阖家内外大细出入平安,好人好事到身边,孬人孬事拔一边,大门开透透,钱银逗逗来,诚心有保佑,四界贵人相照顾,添福添贵添财气,春光无限好,日日进金进银进财宝,四时无灾,八节有庆,添丁进财好事连连来,囝阿好读册好写字,行有路,早出早成器,年头顺年尾顺,一年四季行好运!
年兜的聚餐总会让舌尖的记忆延伸到囝阿时与亲人共度佳节的场景。引嬷包的鸡卷、引公炊的甜粿,老爸炸的醋肉,老妈包的上元丸……厝里的香味,全都会在那一刻永恒。所有食材有烧有凊,做法却又是南北兼合。味觉上由淡入浓,触觉上刚柔相济,温感上烧凊调和,而且具有善祷善颂的意义。
每每想起,就是暖暖的感觉,香香的感觉,柔软的感觉,幸福的感觉。
感觉是团圆饭桌上总摆有一个有温暖的炉火,木炭正红,火锅里炖得酥烂的肉一片片、一块块,往袅袅的汤中不断增添,一些鲜甜鲜甜的海鲜,吃在嘴里格外鲜嫩。感觉是合家在暖烘烘的火锅边畅饮爽淡,述岁论年。
桌上的菜肴和你的口味也是构成华夏民族情感的最基本元素,它能透露出性格的信息、家庭的秘密。有的时候,它简直就像是你填写的履历表呢!
新年开正之俗,古已有之,晋代刘臻之妻陈氏,尝作《元日椒花颂》:"旋穹周回,三朝肇建;青阳散辉,澄景载焕。标美灵葩,爰采爰献;圣容映之,永寿千万。"开正纳吉,以颂吉祥。农历的正月初一,古称之"履端辰"。即日鸡鸣而起,沐手洗脸之后,诚恳虔诚地在自己家厅堂对祖先及诸神祗焚香点烛,遂一顶礼。尔后打开大门,大放鞭炮,谓之"开正"。此时此刻,年夜饭正式落幕。厝边头尾开始逐家逐户贺正,人人都穿新衣,碰面口言恭贺新禧、新年大吉、恭喜发财。除旧迎新,真正是"天增岁月人添寿",大地春光焕彩,喜气洋洋!
历史遗留下来的浓厚风俗,是岁月珍藏的美酒,把家与亲情装帧成永远都无法割舍的情感画卷,是记忆深处攒聚的情愫。
年兜是年轮更替的一个符合,是历史构建的一个起点,是岁月辗转的一个法则里不可或缺的精神驿站。
一家团团圆圆,有天有地,有孝有慈,有情有义,也有是有非,有省醒有憧憬。
在年兜的节日里,意味着家人团聚,意味着一段往日生活的延续,一桌年夜饭,几声爆竹或些许食品的气味,都会让人兀然间回忆起一段逝去的岁月。探访亲友或阖家欢乐,家的味道充溢心间,实在是一种精神的调适和情感的养护!
尘韬小说精彩回顾《盲 选 司 仪》小说连载《盲 选 司 仪》小说连载一 《盲 选 司 仪》小说连载二
《盲 选 司 仪》小说连载三 《盲 选 司 仪》小说连载四
《盲 选 司 仪》小说连载五 中国“四八”节
《东桃花源游历》(上)《东桃花源游历》(中)
《东桃花源游历》(下)
合作项目快递合作 广告合作
赞助合作 网站合作
联系人:吴振兴 微信:qzwzx5201314
邮箱:752445452@qq.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闽 南 作 家
投稿@主编?
?长按关注我们
苹果手机赞赏?
★感谢您的光临和分享!踩踩再走呗★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