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语文综合性学习教什么》(三)

《语文综合性学习教什么》
主编 王荣生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年9月第一版
第二部分课例研究工作坊7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案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确定和程序设计
——《演讲》课例研讨(刘学勤)
初中生的演讲能力需要被重视,但课堂上这一方面的活动开展很不理想,原因有三:一是教科书对演讲活动的设计较为粗糙,二是许多教师缺乏与演讲相关的知识,三是许多教师和学生认为演讲与考试无关,教学的积极性不高。本案例是申宣成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与一实验学校的教师合作开展的研究。一、基于课程标准确定学习目标该项目研究小组先召开研讨会,由申宣成向项目组成员介绍本案例研究的目标和思路,讨论实施策略。这次研讨会最重要是首先确定本学期演讲活动的具体目标,学习目标一旦确定,才能更好地展开活动。确定目标后,申宣成推荐书籍,让老师们了解课程纲要和评分规则,梳理和明晰课程内容。二、表现任务的设计与评分规则的开发第二次研讨,确定了课程纲要和评分规则。
体现“做中学”的理念的三个优点:●为学生安排了四次公开演讲的实践机会。●提供了三种类型的演讲样例(本校教师的演讲视频,俞敏洪等成功人士的演讲,学生代表的演讲)。●让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设计(而且评价设计是在学生看演讲样例时自己总结归纳出来的)。三、运用评分规则引领教与学具体实施每个课时之前,老师都做了充分准备,在精心设计活动的任务和程序的同时,总是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评分规则的制定并使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课堂实录(课时9)学生演讲,学生点评,小组讨论,任务布置。我最喜欢这堂课的小组讨论,每个组都针对演讲中的不足提出意见,最后分成了四大类问题:感情上缺少激情,语速不流畅不能抑扬顿挫,仪态不自然胆怯,演讲内容自己的东西少不能引发别人的兴趣。另外老师针对学情及时调整:增加了课堂三分钟演讲活动,增加了一次学生自主组织的演讲比赛,增加了两次观看名人演讲视频的机会。教学不断在预设和生成中,更加精彩和灵动。总结:首先要设计合理的教学程序,要把确定学习目标作为课程设计的起点,综合考虑课标、课本、学情、考情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学习目标。其次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这个演讲的案例里非常重视评分规则和样例,表现性评价对学生演讲的帮助很大,让学生知道优缺点,真正懂得演讲的细则,产生学习动力。最后,这样的演讲活动其实对学生语文成绩也很有影响,让学生会反思自己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的内部动机,也同时改善人际关系,让学生的学习氛围更融洽,于是思想更活跃,学习效率也就越高。
第二部分课例研究工作坊8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案例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的阶梯性和语文性
——《课本剧》课例研究(范景玲)
《课本剧》课例,也是申宣成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与实验学校的教师合作进行的研究之一,案例历时一个学期,共包括16个课时。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不太敢尝试课本剧的原因:一是这种活动费时费力,比较麻烦;二是课本剧是综合艺术,需要涉及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一旦没把握好,容易冲淡语文的学习,迷失在其他艺术形式的体验中;三是课程设计的梯度不合理,学生畏难情绪,影响参加的积极性。申宣成老师与实验学校老师合作的“课本剧”课例值得学习。一、基于课程标准确定学习目标申宣成老师先和实验学校老师召开研讨会,讨论课本剧活动安排,考虑怎样把听说读写的能力要求融合到这个活动项目中去。让老师们阅读书籍,着手编写课程纲要,开发评分规则。二、表现任务的设计和评分规则的开发如图所示:
解决了两个问题:第一由低到高四个阶段,从进行现成剧本的表演,到尝试课内作品的改编,继而进行课外作品的改编,最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创编成剧本表演出来,构建了合理的台阶,梯度合理,循序渐进。第二在活动中凸显语文内容,整个活动都贯穿了读、编、演、评四个环节,融合了听说读写四种语文学习要素。三、运用评分规则引领教与学摘录了一个课堂实录,让学生表演后,学生评价,通过评价,了解剧情设计、台词、肢体语言等各种语文要素,凸显语文性。总结:本案例在课程设计上体现了阶梯性和层次性,由易入难,循序渐进;而且处处围绕语文要素进行训练,体现了语文性特征。只要我们设计活动时围绕我们的语文学习目标紧紧不放,聚焦在语文学习上,那么活动开展后自然会形成有效学习,对于提高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成绩都是很有价值的。
第二部分课例研究工作坊9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案例口语交际兴趣的激发与知识的归纳
——《讨论》课例研讨(袁湛江)
《讨论》课例,是袁湛江老师在高三班级开展的一堂口语训练课。高中学生因为高考原因已经不太重视口语训练,觉得没有作用,同时也缺乏表达语欲望和勇气,在表达能力方面也不足,所以高中阶段的口语交际比较被忽视。所以老师必须有目标有针对地进行口语训练。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老师先换位思考,从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导入新课,比如汉语是母语,需要口语训练吗?高三这么紧张,拿出时间来“讨论”有意思吗?接着老师展示2010年北大、港大的面试试题选,说明面试情况,让学生明白:第一现代社会不能死读书,需要视野开阔、思维活跃、表达流程的人;第二面对高考要具有哲学思辨意识和能力;第三合作能力是现代人的基本要求。“讨论”可以交流信息,开阔视野,可以锻炼思维训练表达,也可以建立威信,缔结友谊。想要融入某个生活的群体,必须有合适的谈话切入点。很大程度上来说,口语训练的质量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人生道路,可以决定一个人在世界上能走多远、他们的幸福生活指数有多高。二、利用样例,阐述知识老师引导学生来理解“讨论”的要素:要有话题,要有方向,要有人员。讨论中有引发话题的能力者,也有表达观点的众多者,还有思路清晰的总结者。带学生看一段视频,老师针对这堂课事先录好,关于高考志愿的选择与填报。让学生看视频分辨角色,研究发言的技巧。看完后学生讨论提出话题有什么要求,老师归纳总结提出的话题必须有意义,有方向,有策略,要有吸引力,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另外发表观点,要兼顾他人观点,要听说结合。总结时也要有条理,有重点,有高度,表达要简洁。接下来同桌两个同学之间交流刚刚看完视频和听完老师总结之后自己所掌握的东西。三、分组活动,现场体验老师提出了六个话题,有谈阅读的,有谈篮球球星的,有谈老师的,有谈学习效率的,有谈时事的,有谈回忆的,让学生选择分组讨论。老师在每个小组讨论时指导最后总结,给学生们提出忠告,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希望继续训练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总结:这堂课比较好的地方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从高考谈到学生的日常交友,谈到学习方法阅读内容等等,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也是他们目前最迫切需要讨论的话题。其次老师在讨论中贯穿了“讨论”的知识点,清晰明确,利用视频和讨论让学生懂得怎样“讨论”。袁湛江老师在平时教学中把高中三年的学习都贯穿了口语交际训练,每个学期一个重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安排了诵读、复述、演讲、辩论、采访、讨论、沟通:诉求与倾听。每个板块都设置了目标系统、训练系统和检测系统,体现了很强的序列性。END读书笔记:《语文综合性学习教什么》(一)读书笔记:《语文综合性学习教什么》(二)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