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与眼界

信心与眼界
当初韩信摸着自己腰中的宝剑,看着面前盛气凌人的街霸,最终长叹一声,弯下膝盖,匍匐于地,从街霸胯下钻过的那一刻,谁也未曾料到,这个连饭也吃不饱,衣也穿不暖的大个子窝囊帅哥,竟然在几年后成为名震天下的第一战将。
如果韩信是杨志,一刀成快,砍了对面的街霸,那么未来还会有刘邦的一统天下吗?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但可以肯定的是,韩信当时如果一刀下去,在秦朝严苛的律法下,说不定也就成了一个前往燕北戍边的囚徒。嗯,这还是较好的结果。这对于韩信本人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好的结果。当然,或者他也可以成为陈胜手下的一员大将,成就大楚国的一番事业。
杨志之所以是杨志,韩信之所以是韩信,区别就在于他们在无谓的羞辱面前,一个可以放下身段,以期未来,一个则血脉偾张,终成囚徒。我们很难评说他们俩孰优孰劣。艳羡韩信绝世之功的大有人在,赞许杨志快意恩仇的也为数不少。所谓各花入各眼,遵循自己喜欢的内心即好。
但从一份事业,一个国家的走向,一个民族的兴衰来说,我想绝大部分人还是会觉得韩信的选择更为明智,也更值得钦佩。毕竟,留着有用之身,成就不世功业,为国家,为民族,为百姓创造一个更为美好的未来,比之于个人的荣辱,一时的快乐和痛苦都重要很多。
但我们毕竟只是一些普通的百姓,市井的草根,所以我们可以毫无顾忌的宣泄自己的情绪,激愤自己的观点。怎么说都无所谓,毕竟,我们当不了曹刿,言论影响不到肉食者。于是在我的文章后面就经常会出现一些或激烈或气馁,或信心十足,或沮丧万分的留言。甚至有不乏很多阴阳怪气者,嘲讽我们的自信,贬低祖国的强大,对于太平洋对面的街霸要么膝盖太软,要么不计后果的就要拔刀。
这些其实都无所谓,毕竟都是一家之言。这些言论连我这个小小的写作者都影响不到,更不要说影响到大局或庙堂的既定之策了。但我还是想要就此劝一下这些较为极端的持论者,我们的言论更多的是在宣泄自身的情绪,对于大局的改变没有丝毫力度。而自身情绪的宣泄更大程度上只是让自己在这种情绪中陷得更深。这样反而对自己不利。也就是说,如果您是一位自身情绪的宣泄者,你的言论伤害不了他人,也影响不到他人,最终伤害的只是自己,影响的也只是自己,让自己在牛角尖逼仄的夹缝里愈发难以脱身。而逼仄的夹缝里,是很难看到外面世界的广阔,外面世界的精彩的。
李渊起兵太原,在读史的我们看来,一颗政治新星冉冉升起,一个强大帝国自此诞生。但当时起兵的李渊在众多反王中,并不算出色。是时,河北窦建德已经羽翼丰满,瓦岗李密更是春风得意,洛阳的王世充自奉为正朔,就连扬州的宇文化及,也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而此时的李渊不过是他们看不上眼的一个地方势力罢了。
彼时的李渊也很低调,为了达到自己先一步进入长安,以取得京畿这个龙兴之地的目的。还特意向自己的最大竞争者,正在攻击洛阳的李密写了一封言辞卑躬的信,在信中大肆颂扬李密的强大和伟大,并说自己老了,之所以起兵只想自保,愿意奉李密为王,以后李密成事后,只要把太原这块地方留给自己养老就好。
这一招和当年的韩信是出于同一目的的,那就是接受当前的事实,以期未来。虽然我们不能说李渊受了李密的胯下之辱,但李密的回信的确让李渊的手下感到了屈辱。不过李渊自己却坦然受之,在他眼里,没有什么比自己要去实现的目标更为重要。身外虚名,他人凌辱对自己来说,都不过是暂时的,只要自己向着目标挺进,最终实现这个目标,那么这些虚名和凌辱又算得了什么呢?
回到现实,当前的中国,面对美国早已经走过了韩信当街,李渊初起的时候,我们也不再忍受来自外部的欺压。几乎所有来自外部的压力和欺负我们都毫不客气的怼了回去。就连中美的外交关系,我们现在都以对待的方式毫不客气的还击回去。面对这样的中国,我们还有什么不自信,还有什么要抱怨的呢?作为个人所要做的,不过就是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为这个国家添一份力量,增一份安定罢了。萎缩的姿态,激进的语言都是于事无补,对己有害的东西。
自信很重要,眼界也很重要。自信来自于对事物的了解,眼界却需要自身站位的拔高。如果总是呆在井底,再自信也不过是井底之蛙。但如果你的眼界够开阔,阅历够丰富,但却总是不够自信,那你就只能是一个匍匐于高处的爬虫。这样的人大有人在。
抛开利益的站位,单就自信和眼界来说,其实我们都需要进一步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进一步加深对于国家和民族利益的理解。否则,我们就不知道为何而战,为何呐喊。自信变成盲目的追求,眼界成为屈膝的理由。这才是真正的悲哀。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