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有读者留言:
这个问题我昨天分享到了星球,今天也发在这里,并且进行了一些细节的补充。
刚好最近公众号也来了很多新的读者,就当了解一下我的背景,认识一下阿猫,也希望我的经历能给你一些启发。
说实话,我认为原生家庭对我的塑造并没有很好,我出生在单亲家庭,和爸爸在上海待了4年,其他日子就和妈妈在香港和深圳待着。
小时候成绩也很差、自卑、没有兴趣爱好,唯一的优点就是「听话」。
我得到最大的改变就是出国留学后,这少不了家庭的经济支持,原生家庭能够给我良好的教育资源是对我最大的帮助。
家庭经济水平还不错,有钱孩子就能够接触更好的教育,也就有机会得到改变,有钱,真的很重要!
我家庭也不算特别有钱,当时我妈为了让我留学,还把深圳房子卖了,因为害怕之后没钱给我交学费。
另外,父母都不在一个城市,我从小在不同的城市跑来跑去,但却让我有机会体验到了更多城市的文化。
幼儿园和小学在深圳生活过几年,再到上海生活过4年,再到香港读中学6年,再到英国读大学4年。
当然,看似在不同的一线城市待过是个挺不错的体验,经历非常丰富,对我还是造成挺大的负面影响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成绩。
从一开始在深圳读幼儿园和小学,中途又去了香港读小学,这个时候成绩已经跟不上了,因为香港和深圳的教材基本不一样。
接着,由于母亲太忙,当时还是奋斗期,并没有时间照顾我,我又去了上海由爸爸来接管。
同样,香港的教材再次转变成内地的教育,更加不能适应,一开始想去一家好一点的小学,结果被拒绝了。
后来在差的小学读了半年之后,托托关系进了一家不错的小学,当时相当于留级了半年,成绩慢慢得到改善。
到了5年级,又再次回到香港,内地和香港的教育再一次转变,找了好几家好的小学,统统都被拒之门外,理由很简单,就是成绩差。
当时在内地英语已经很差了,再回到香港更不用提了,100分能拿个30分就不错了,就连我最擅长的数学,由于教的内容很不一样,最后也只能拿个60多分。
所以进了一个很差的小学,总体来说,小学就换了4家,还留级了一年多,比别人晚了一年。
接着读完小学就升中学,还是一家很差的中学。
一开始在很差的中学里面竟然成绩还是很差,到了后期高中,慢慢成绩好一点了,起码在很差的中学排到年级前10。
最后一次考试,还拿到全年级第二名,不过,整个学校只有100多人,香港属于小班教育,学校特别多,人比较少。
虽然是全年级第二名的成绩,但是我依然考不进香港的任何一家大学,在香港能进大学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数据显示是100个人只有16个人能读香港的大学。
其他的人,要么就读副学士,类似内地的大专,又或是想读大学的可以去内地、台湾、海外。
香港一直都属于精英式教育,以前的年代,100个人有1个人能上大学就不错了,进大学也就意味着你属于精英,将来不愁吃喝了,现在却未必了。
最后,我选择了英国,很幸运的是,香港人去英国留学的门槛还是挺低的,也就是说,同样的成绩,我能够比起内地生去更好的大学,最后也去了一家全英排名10+的大学。
这绝对是超过我能力之内的大学,身边的人普遍水平都比我更高。
在这个兜兜转转的过程中,别谈培养什么兴趣爱好了,连成绩都完全顾不上。
以上就是我糟糕的学习生涯,后来出国留学,我就开始慢慢逆袭了。
在留学期间,我花了大量的时间读书,这是对我改变最大因素之一,可以看看这篇文章“我真心希望你早点看到这篇文章,越早越好!”。
我在书里得到很多好处,也很重视读书,也一直分享读书,但很多会有一种刻板印象,认为我读书多了,就代表不重视实践,或者不多去看看世界。
实际上,我看的世界还真是不少,潜移默化地让我更加上进更加努力,因为亲身接触过好的事物和人,比起你在书本带来的体验更加强烈。
所以,有机会一定要出去看看世界,人的动力并不来自理性的分析,更多时候是情感、激情、感性。
从小时候的上深香,到英国伦敦,给我带来的都是直观的刺激,各种摩天大楼、世界最强的公司、最好的学校、行业最顶尖的人才,是一种心灵震撼,能够督促我要更努力。
看过这些世界最顶尖的文明,我会有点崇拜,也激励我往这个方向前进。(我每次去上海的陆家嘴和香港的中环都会挺震撼的,尽管已经去过很多次)
总体来说,留学给我更大的作用是提供源源不断前进的动力,如果你说在能力或思维方面,留学对我的影响未必很大,反而是我不断地阅读,这个对我的塑造更加重要。
可以这么说吧: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和学习,留再多的学,也只是邮差。
留学还有一个好处,毕竟英国是全球最顶尖的教育体系,他的教学质量和教材都很好,在之后的自学过程中,我也变得善于去寻找优质的内容去学习。
最后,我也是个挺接地气的人,主要原因是巴菲特的影响,全球最有钱的人之一,但他没有沉浸在繁华的都市里,而是留在了小镇奥马哈生活,包括我在英国的大学也是乡村,乡村也有乡村的魅力。
我也体验过比较差的生活,住过香港类似劏房的屋子,10多平米,厨房和洗手间要和别人共用的,也就是你在《穷富翁大作战》里面看到差不多。
都市的文明造就了我想在精神或专业领域追求更高的层次,而乡村的简朴则让我保持物质的低欲望。
接着,在英国留学期间,还去了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冰岛、瑞士、荷兰等各个国家,这都让我见识了很多当地不一样的文化和风景,超乎一般想象的景色,我向往自己有一天,有能力去想去的地方。
之后,在读研期间,又用低成本的方式去了巴菲特的股东大会,我看网上一站式的服务要十几万,我弄了2万不到的成本,美签、Ebay上买票、酒店、机票等等,就去了美国奥马哈3天,股东大会结束就飞了回来,可以看看这篇“和巴菲特见面是什么体验?”
亲眼见到崇拜已久的偶像,这并不是看多少书或视频能够换来的,你必须要在现场,才能热血上涌,内心震撼。
对了,读研和上大学一样是很幸运的事情,在英国读完本科后再读研,要比内地生去英国读研简单很多,用相同的成绩又能进更好的大学,这一次排名全英有前十了。
所以,身边再一次有很多名校生碾压我,例如清华、同济、财经等等,这都会让我得到很多进步的动力。
动力是人生很重要的因素,可惜学校和书本都不教,那如果没条件看世界怎么办呢?
退而求其次的还是有很多方法的,看名人传记、纪录片、旅行节目、电影等等,虽然这些效果没有直接去体验更好,但成本很低,性价比还是很高的。
重点是,不要老挑选自己想看的传记、纪录片、电影,就像旅行一样,你去过很多地方,但其实很多地方你原本都不想去的,去了才发现有认知以外的收获。
如果你按照喜好和原有认知来挑选,你永远都看不到认知以外的世界,也得不到从未得到过的动力。
这些方法,刚还又是我前两天拍的视频,缓解焦虑的方法:
我现在经济独立了,也没有这么多钱支撑我去看看世界,所以我也会经常做以上这些成本很低的方式。
等30岁之后,有一定经济实力了,再去直观体验也是可以的,又或是每一至三年存一笔看世界的资金,旅行一趟,也并不是太奢侈。
爆款文章:强烈反对这种学生思维!
一条让我细思恐极的留言
千万不要成为这种人
我庆幸自己年轻时就明白了这个道理
强烈建议多看电子书
每天早上在群内分享一本书,详细可以点击“4月书单 | 优质&高分书籍分享群”。
如果你想看更多关于阿猫写的文章,欢迎加入我的知识星球,我每天都会在星球内分享平时只记录在个人日记里的心得,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查看加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