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的flag里还剩三个问题↓
为什么低年级要大声朗读?
存不存在中年级滑坡期?
怎么背乘法表才科学?
咱们继续这本书的第四篇读书笔记,把坑填完。
我们每个人的大脑发育进度不同,这决定了有的孩子学东西特别快,有的孩子看起来慢一些。但是,发育的顺序却是差不多固定的,是很少有意外的。脑神经科学的研究意义就在此了,按照顺序去启发,会比用我们跟别的娃更有价值,比用大人大脑的思维方式去鸡娃/填鸭更有效。
为什么低年级要大声朗读
——脑发育顺序决定的。
颞叶的大部分区域成熟较早,这些脑区主要参与听觉加工。最后成熟的是颞叶的很小一块参与记忆整合、视听联合和认识物体的区域。
因为听觉先发育,所以大声朗读会更多的刺激脑区加速成熟,联动其他脑区。
存不存在中年级滑坡期?
如果在脑神经科学的角度来讲,并不存在我们常说的三年级现象。
我们的大脑是一点点的变精进的,完全可以应对不断加大的学习难度。那么,为什么大家都觉得会有个三年级大坎儿呢?我并没有找到很确定的回答,并且我自己的求学经历也并没有感觉到三年级现象。但可以有所猜测,大概是学习的意义方面没有跟上孩子的成熟度的发育。
什么意思呢?
低年级的学习内容,咱们不管学习过程怎么样,单拿数学的教学目标来说(比如100以内加减法)是很容易的,容易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不上学的人也可以学会。那么,自然习得的东西,不需要意义,是人类的演化论决定的,不会可能在人间生存会比较吃力。那么,我们大人不给他们去构建这类知识点的学习意义,他们也能自动学会。
但是到了高年级,很多知识还会耽误生存吗?保命方面来说,已经有很多知识不需要了。那么是不是要构建出一份“我为什么要学习”的意义?尤其是数学,研究显示,“数学内容对学生来说通常是没有实质意义的。(P48)”
从另一个方面切入来说,“意义,是长时存储的一个标准。”(P89)也就是说,只有赋予新知识以意义,孩子去记这一部分知识的时候才会有可能长期记住。这也很好理解,大学考试前突击背诵的内容,自问我还记得多少呢?大概考后一星期就已经忘光了。但是那些有意义的技能,比如学习如何搜索信息、在图书馆凭兴趣读的书、观摩别人怎么吵架,都还记得紧。
(此图与文章无关,纯粹觉得截的人脸儿好看)
所以大脑选择记忆的过程是怎样呢?——要么,被编码进入长时记忆以备后用,是从书桌到文件柜的过程;要么,从记忆系统里Delete。 那么哪些去哪些留的标准,就在于是否存在有意义的信息,带有强烈的情感体验的会迅速存进书柜(os是:我需要学),以及与已知知识有联系的事物也会激活大脑皮层而也会放进书柜(os是:很容易学)。也就是说,我们鸡娃时,如果无法成功给孩子洗脑“我为什么要学这个(又难又没用)的知识”时,要检讨自己的洗脑技能了,或许也可能是他真的就不需要学。
基于此,我们大人就要尽早的(而不是三年级之后)就给孩子渗透学习的意义,及时的告诉孩子每一个知识点的实际意义,因为这些常规学校的老师也许没有时间告诉孩子。
那么,意义是什么?如果我们家长回答:“考试会考”or“上大学需要”,那根本不是意义,还不如说上了大学容易找工作来的管用,但其实也不是好的意义构建方法。因为1只有近在眼前的意义才管用,孩子没有那么远的时间透视能力;2最终使用目的才管用,找工作并不是最终目的。
意义是建立在成就感和幸福感上的事物。
怎么背乘法表才科学?
——优先保护直觉
乘法表是“一把双刃剑”(P41)。
如果没有数感阶段的磨合,直接刷题口算,那么孩子的大脑对于这些就是从数字直觉加工转向自动化运算。但是,如果充分开发了数感,也就是我们前文说过的感数和数数能力,那么乘法表就是助力的翅膀,反而可以帮助孩子进行更深入的数学理解。
这跟我们要什么时候学拼音差不多的道理,视觉字库准备足,拼音就是翅膀,不然就很有可能是一顿瞎忙遭。
前青春期的学习策略
说完前面的原理,相信你们已经被我洗脑成功了。
接下来就是怎么用策略来洗脑孩子了。
·大声朗读没啥特别新奇的策略,这里就跳过了。
·乘法表的策略是,帮助孩子充分理解“乘法是连续的加法”这个底层概念。
当然学校老师会教乘法,但我们家长要做的是把这个连续加法的意义感不断加强,多为孩子寻找aha moment。用点卡、用图片、用生活的活动。
(有一次我们领养小芦荟,茉莉一颗一颗的数,告诉我有50颗。我说一行有10个,一共五行,这就是乘法,10*5=50颗,就不用一个个全数出来了。这就是意义构建的一环,一些领悟力好的小孩,会很快自己get乘法的规律,遗憾的是我家娃还没这个领悟力。)
(能否在不同的角度复述乘法是怎么把数加起来的,就是多角度理解。
以上图片均搜自Pinterest关键词:mutiplication)
·意义感的构建
这点可说的就多了,建议大家还是看书里详情。
虽然我写了四个贴了,也无法把书里的知识点写完,以前一个贴就一本书,这次干货点太密集了,都快读吐了啊!
所谓很近的意义感,就是给现在当下学的这个知识点加上现实意义——通过样例,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只有一个样例是不够的,并且为知识点选择合适的样例也是不容易的。好在大部分工作是学校老师完成的,我们做家长的,准备几个稍加启发,学习的劲头就会大不同。
(以下为书中P89节选)
为什么让家长多做这个工作呢?
因为学校的老师面对的不仅一个孩子,举出的例子不一定适用每一个孩子的生活场景。但家长可以用碎片时间一对一啊。
比如书中举的这些例子,那么针对执着买彩票的爸爸咱们孩子可以用概率论来劝阻,针对家里买大件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帮忙计算性价比,针对地球上诸多大问题的数字原理可以跟孩子一起讨论,针对做饭的准备当然也可以让孩子来。
人啊,被家庭和地球正向involved的越多,他生活的越起劲儿。所谓不好意思不好好生活,不是吗?
所以六个问题我们已经回答完了,现在回顾一下。
· 为什么麻将能启蒙感数能力?
因为它具有可以产生图像表征的点卡性质,这个可以促进“感数”能力。
那么,我们可以寻找更多的可以促进“感数”的技巧。
· 为什么中国人数学学得快?
因为汉语数字是十进制的,并且读音短。这会促进十进制进位的理解,并且记忆长度更长,这促进了“数数”能力。
那么我们可以寻找更多的“数数”技巧。
· 为什么低年级鼓励大声朗读?
因为掌管听觉的颞叶在这个年龄发育成熟,朗读能促进记忆。
· 存不存在中年级成绩滑坡?
在脑发育角度不存在,滑坡的原因可能是学生发现学习没意义。
· 要不要背乘法表?
如果直觉也就是数感训练得够好,背乘法表是促进理解;反之,大脑就会变成自动化计算的机器。
· 为什么要教孩子整理房间?
这样可以模拟体会大脑整理新知识的过程,从混沌到清晰,从糟乱到有序。
另外情绪对于学生的学习非常非常重要,情绪化会影响一切学习。
专注力也来自于欣然而学的情绪↓
体会一次专注,大脑产生链接,才有可能能更加专注。
书中还有其他我认为很有用的信息点包括:
每个年龄阶段的数感测试、每个年龄阶段的学习策略、学习乘法的具体策略、估算的练习策略、学习时长的安排策略、数学学习困难的排查方案。
终于写完啦,哈哈哈。
有没有觉得从这个角度理解数学学习特有道理?
相关笔记回顾:
麻将为什么能助攻数学?
鸡娃路上一勺汤:晚点儿没关系,早点儿也没关系
为什么中国孩子数学学得更快? | 用我们的大脑研究我们的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