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烧脑:早起步早受益,元认知能力提升之路

前情:来烧烧脑,磕磕元认知
念 叨
· 大脑一生只用了10%吗?关于大脑曾经有个广为流传的说法,大意是:我们人类绝大多数人只用了大脑的10%,有90%的脑资源都在冰山下一生都不曾被开发。相信大家看到这个观点时都多少焦虑一下,惦念着怎么把自己偷懒的的大脑利用起来。然而只从进化论的角度就可以驳斥这说法。我们人类这么辛苦的进化到地球上的C位,把头进化到这么大,把骨盆进化到这么小,不惜承受人类都是“早产儿”的痛苦,这么历尽艰苦就是就为了让大脑先发育。现在说它一辈子到死都可能闲着90%?这么不经济这么资源浪费,不仅达尔文不答应,上帝不答应,女娲也不答应啊。咱没必要也没有精力去寻找这个消息的来源,我臆测可能是说脑细胞一生中会死去9成,这是有可能的,毕竟我们一生都在修剪没用的脑细胞和突触。就说语言啊,非常讲求语境:你说没利用上的有90%,人们想着的就是自己本该更聪明无限惋惜;你说把90%的无效脑细胞扔了,人们就会觉得断舍离到浑身轻松,似乎自己更聪明了。
· 致我们全力以赴的大脑
所以我们大脑在思考的时候用到多少呢?虽不知道动态硬盘能扩展到多大,但就内存来说,每次全力学习的时候,都会调动几乎所有的脑资源,即使看起来没活跃的皮层也都在默默地使劲儿。
每当来了新的学习源,大脑的资源会至少兵分两路:
一部分用来回忆自己已有的知识,识别新的知识,并试图牢固记住它们,这大概属于认知能力小纵队;
一部分用来调动自己的大脑工具箱,看怎么加速学习、整合知识,试图高效理解它们,属于元认知能力小纵队。
两个路线互相影响,往一个方向使劲,但也互相牵制、抢夺资源。反正兵力统共就这些,看你这个主人平时练兵和调兵遣将的能力了。
简单举例,如上文说6岁孩子就已经开始显现自己的元认知能力,懂得一些高级策略了,但实际还是喜欢用笨策略一次次试,急死大人。这时候我们要let it go,他们想着解决眼前的问题,就想不起来调动自己的策略储备,兵力不够而已。那怎么让兵力够起来呢?除了幼小们还在使劲长脑细胞和突触来征兵,练兵也是很重要的途径。练久了,形成类似“肌肉记忆”,习惯成自然,这时候这部分脑力就不会耗费太多,不再需要太久的“路程”,大脑控制中心将元认知能力自动化,有精力留给“学新知”更多兵力,不太会出现该调用资源的时候想不起来用、或者错误使用的情况。这就是元认知训练的意义所在。清 障到这里可能会产生的疑问有二:
A、元认知和认知能力有啥区别?
B、元认知每个人都能训练吗?
A问题那是笔糊涂账,在我文献综述能力下——没找到答案,有人说“认知能力就是智力,智力跟元认知能力没关系”,有人说“智力分很多种,智商只涉及数理逻辑,不能一概而论”,有人说“元认知能力跟智力是正相关的,智商高的人认知能力强,元认知能力一般也更强”,有人说“智力理论里包括了元认知能力和认知能力”,以上都有道理但又都有争论,众说纷纭的无非是焦虑一个问题——如果智商天定并且跟元认知能力紧密相关,那么命定的东西还有改进的必要吗?
所以问题归于根源,智力天定吗?即使基因受遗传影响非常大,基因也不是一生按编码走程序的,基因只是个胚芽,跟环境紧密相关,环境积极会让坏基因不被激发,会让好基因(即使你天生这个基因很弱)闪闪发光。闪闪发光的过程就是让智力乘上系数、层层扩散的过程。
讨论天定与否其实没啥意义,只能让我们走向极端的宿命论。我们不能怀着人定胜天的狂妄,也不能认可命中注定的躺平,都是边走边按刷新键,改写自我基因,与环境寻找平衡。不论是否“成功”,自我更新的过程是更重要的,不能说洗把脸就把鼻子眼儿抹没了,抗争和追寻是为活着的真义。回答第二个问题,元认知definitely是可以训练的,且元认知的训练是具有普适性的,不像认知能力那么千差万别必须量身定制。但“训练”这个词需要谨慎对待,不过大家都用了训练这个词,就跟着这么说了。总之不要异化误解“训练”的意思就好。可能用“锻炼”或者“练习”更加切题,是一场意识到它的存在,不停地使用它、熟悉它,然后忽略它、内化它的过程。
内容 和 方法来,再回顾一遍元认知的内容范畴。
在以上范畴里,有的方面跟个体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紧密相关的部分,比如关于主体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和周遭环境,当然是越丰富越好;也有普适性的部分,是理论上人人皆可掌握的。因此上图中红框部分就是颇具普遍训练价值的两个部分,也是大批学习博主展示核心竞争力的流量重镇,展开说说。
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是属于元认知知识的最高阶段,元认知知识就是素材方面的东西啦。
包括【你自己懂啥】,【要学的东西都有啥】,怎么把【你有的】和【要学的】爆24盏灯成功牵手,是为元认知的主体认知、背景认知和元认知策略三部分。可见,牵手是很重要的,没点儿策略的话,牵手概率忒低。
我们训练元认知的一个目的是让我们意识到自己思考的过程是怎样的,把这个过程尽量外显出来。怎么外显呢?回忆然后说出来。基于此,可以常常用的技能有——
出声思维:在日常学习中,把学的过程说出来,尽力考虑每一步思考和每一个结果的理由和依据。这是为了回忆反思自己是怎么会的,将注意力吸引到自己是如何思考的那里去,减少模糊猜测,以便于迁移到其他学习中去,体会不同学习过程有什么不同的思考过程。
演示环境:复述给自己、讲给旁人听,甚至演讲、表演、讲课,都是逼着人把思考颗粒度细化再细化的过程。创设问题情境:建立学习目标,提出问题,不停提问,提到觉得没法再掰扯了。目的是逼着思考再进一步,思考延展度扩大再扩大的过程。
(举例-好用的问题)
加速度策略:最热门的当属各种记忆法的研究,是脑科学研究爆发后收获颇丰的领域,方法也是挺多或者说挺乱的。短期记忆、长期记忆、工作记忆、内隐记忆都需要怎么调度真需要下一番功夫。
其他加速度策略我个人感觉都是基于记忆之上的一些框架思维方式,还要给予不同的元认知知识积累来整合,不同框架适用人群也不同,可谓一锅乱粥只能自己慢慢熬,这个坑先扔这里吧,以后我如果在陪读日子里琢磨到更深体会就慢慢填。
归纳总结策略:不管是列提纲、画思维导图、列表格、还是画画,只要是把整块知识重新组织归纳,就是这部分的工作,在脑中重新编码一遍。
后两个策略说实话我搞不清算是元认知策略还是认知策略,本身这两者就有交集,管他呢,有用就行。
当然,有很多打包好的活动可以整体练习这部分策略能力,比如:学编程、学象棋、学围棋,都是需要逼着自己不停思考决策并反思的活动。不过这些活动对教授者要求都很高,需要循循善诱。不然都有被模式化的风险,也就是孩子被讲述了套路反而不爱思考了,比如说背某个定式却没有让孩子思考过这个定式的原理,思考效果就大打折扣了。以及玩桌游、参加PBL性质的活动,都是可以锻炼的,只是需要家长知道点儿原理,才能有的放矢,合理期待。元认知监控
元认知体验是牵手后那种甜蜜瞬间,或者牵手不成功的失恋体验,为的是在“择偶”过程中经验更足,纠偏扶正,做到心中有数,是向对方提要求或者换款的过程。而元认知监控就是相爱容易相处难,需要更多的自我调适,心中有数之后心甘情愿的fit in的过程。话说回来,跟【学习】这个对象谈恋爱啊,就得像追星女孩一样,得有点被吃定的粉圈思维,绝对得自我监控啊。监控是元认知领域里最高技能点了。有的学者把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结合在一起说,也不无道理,监控也是为了更好地体验,只是主客体侧重有些不同罢了,我们作为家长也没必要搞那么清楚,我要不写文我也不费这个脑,只需要知道往哪个方向引导孩子就够了。

在图中可以看到, 关于时间管理啊计划管理啊的所有跟自己找不痛快的学习方法论基本都在这里了。
我们可以在旧贴里学习:
Bye Bye,全职妈妈的时间焦虑!
围观完这位阿里哥,发现“好好学习的生活”真是超有干劲儿啊!
也可以在这几个视频或者书里学习:
辋川集MM的时间管理方法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4524338
以及她的自控方法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3007208
近期读过的最简短但干货最多的书是这本《斯坦福黄金学习法则》:
监控的能力无法一蹴而就,
是整个元认知能力的终极整合大boss,
捏合能力大考验。
小学生肯定没办法能力满格。但是呢,大人的从小引导还是需要滴,能以身作则的、戏精上身地去表演就更好了。
我们经常接触的时间管理的技巧,涉及的常常是计划和过程控制这两个范畴。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是不具备准确的未来时间透视能力的,可能他们会练得一天大概怎么安排,但对于时长估测有偏差,也就是时间分配能力是初级阶段,也不太懂得自己难以完成的分配长一点时间,容易的分配短一点时间。我们大人可以给多一些计时工具让孩子慢慢产生时长概念,不管是沙漏、厨房计时器抑或是直接看表。因此要说个训练顺序,就【计划】先行吧,练习列to do list,其中哪些是必须要做的任务,哪些是自己想做的,哪些是常规,娃会渐渐识别精准。定目标看起来简单,实际怎么在大目标下拆分,变成层层递进的小目标,以促进多巴胺分泌,使我们保持兴奋和动力,是很有讲究的,没有点滴练习是不可能制定好的。大家工作中被那些生硬的月度季度目标绑架的经历应该都深有体会,被别人制定的、不具备递进的目标,无聊又没动力。学校有时候也是如此,课纲决定了学校目标的整齐划一和缺乏个人节奏,这就需要我们自己reset重新组织,为目标寻找新的生机。(具体方法论此篇写不开,挖坑……继而进行过程控制,比如必须要做的任务中的时长控制、阶段性整理。
而质量控制也就是检查环节,还是家长多抓抓吧,在抓质量的时候可以用出声讲述的方式让孩子理解过程,不管是数学题的解题,还是乐高完成的步骤,还是阅读中的好表达好句子,慢慢滴娃就知道了质量好是什么样。
但也有低年级就可以练的,比如每次做完让他们自己检查一遍。通常他们自己是检查不出来的,那就算啦,让老师给他们抓出错来,才能慢慢自省。家长揪出来的错,娃会慢慢产生依赖性。所以家长一定要控制自己抓兔子的心,我自己也在不停地控制ing,好歹是个处女座。
在补救措施里,想说错题本,我个人认为三年级以后再根据孩子学情引入。低年级阶段的错题,鲜有理解障碍产生的,大多是粗心,而粗心的原因就是不熟练,不管是不熟练书写还是不熟练逐行看题以及不熟悉题意。
错题本在这阶段纠错意义并不大,他们也没有到具备这种元认知监控能力的心智,非要整个错题本有些徒劳和徒增烦恼。
本篇儿字数太多了,就不继续展开写策略和监控的措施了,以后我可能也许用读书笔记的形式展开填坑(也许不)。任何学习方法都是万变不离其宗的,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习惯,别人制定的学习方案一定是不适合你的,自己打框架,修正……then推荐给孩子,让他们再打自己的框架,修正,才会变成自己的元认知能力。
参考文献:王海英,智慧的翘翘板,南京师范大学,2005刘丽萍,论元认知能力及其培养,山西科技,2006杨宁,元认知与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5桑标,儿童元记忆研究的现状与问题,心理科学,2000俞国良,元认知理论与学习不良儿童研究,教育研究,2004何懿雯,国外教学中的元认知研究新进展,上海教育科研,2006刘希平,不同任务定向下小学儿童学习时间分配决策水平的发展,心理学报,2006刘电芝,学习策略教学的类型_阶段与特点,课程·教材·教法,2004周楚,学习困难儿童的元记忆监测与控制特点,心理学报,2004[美]泰利·道尔,《如何培养终身学习者:创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环境》,2008[美]彼得·C·布朗等《认知天性》,2014记得关注我哦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