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徒劳,也许是恰如其分

大家可能会有点疑惑,为毛最近我的推文总在“研究”一些学习和成长的原理、理论?那些推文的阅读量低到令人发指,跟书单、种草、具体技巧那类文章的打开率没法比,却依然把精力投放于此?图啥呢。
有两个原因。
第一,我思考的方法论就是如此:必须从rationale开始,以delivery为结尾。这大概也是我上学时学到的最重要的方法框架,其余的基本忘光,而这个方法论我大概可以受益终生。

第二个原因是更重要的↓
不要徒劳、想恰如其分
养娃几年我发现,大家没有任何人缺乏“术”的资源,不管是云盘里的、朋友嘴里的、课外班的、网络课程的,养娃资源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丰富。但是,我们就更会养娃了吗?
无法评判娃是否比上代、上上代好,代际更迭的质量是否有保证,没人能定量甚至定性研究出来,但是,毋庸置疑的是,我们养娃的焦虑值确实随着代际更替不是史高也是在峰值了。
话说焦虑也没啥,焦虑带来动力嘛。但这种焦虑的副作用会是什么呢?除了当父母的自己生活不爽之外,投射到娃身上的也是有副作用的。作为画风清奇的号主,我自然不会说什么[焦虑会导致不顾娃的感受控制娃啊][别人家的娃给你带来焦虑啊]那些老生常谈,最主要的副作用是——
你不知道什么“术”该什么时候用。
而且很多“术”是非常有迷惑性的,以大人的眼光,它们非常得好非常正面,但用在孩子身上,耽误时间事小,乱了娃脑子事大。而很多家长可能忽视了一点,即,让孩子的脑袋保持清朗,这才是更加重要的教育之事。
那些非常正面却具有迷惑性的“术”,我们经常见到的有啥呢?
比如记忆术就是其一,很多大人自己用非常好,什么费曼方法什么记忆宫殿什么艾宾浩斯,都很好用,于是就有“不法商贩”开始开发针对孩子的课程来贯彻这些方法,效果如何呢?先立竿见影,后无影无踪。
同样的术还有时间管理的方法、记笔记的方法、错题本的方法、整理房间的方法,层出不穷的好方法,驱使着家长想要找到火箭加速的神技。顺水推舟地,就有“不法商贩”催着家长赶不及似的去花钱、买课,教孩子时间管理、教孩子整理自己学业和内务,一副再不开始就晚了的架势!
方法是好方法就可以用吗?世上没有一招鲜,只有不同年龄、不同心境下找到的不同路径。不管是英语、编程还是记忆法、自控法,都不是生下来就能学的。大脑发展不到那个程度,你教起来会吐血,娃啥也没进脑子,何必呢?
心急吃不着热豆腐,没有任何事会晚,never too late to start这句谚语大家不是都背过吗?关键不是late,关键那个start靠的是你和孩子和这些“术”的机缘,从来不是家长按下“start”就可以执行起来的。
那么机缘如果观察呢?两条路:1、随缘,2、理论基础上抓时机。
这就是为什么我执着于看各路理论,试图了解事物本质。人生很多机缘的发生,其实还是在头脑有准备时发生的,俗话说【有那根弦】。即使稀里糊涂地“随缘”撞大运时发生的机缘其实也是因为有准备了,只是当事人自己不知道而已。学理论就是让自己具有这种元认知,让机缘的发生机制外显化,有迹可循。
那么我写这些文章,就是想着能让不爱研究理论的读者能省事点,我自己整理思路,大家也能多条【弦】。毕竟你们都有工作要忙,哪里顾得过这么多奇怪项目,我既然“专职”于此,就多做点,互助互利。
1个小例子
说起来,让我“顿悟”到【必须遵从发展给猪娃下料】这个道理的机缘是从教孩子收拾房间那里得来的。
在娃幼儿园期间,我和队友每次对娃吼都是因为她把房间弄乱了,鞋子满屋飞、衣服脱一地、玩具不成套、吃饭满地渣,怎么教都记不住啊,如果几年前看过我朋友圈的朋友应该有印象,我整日上演的都是些抓马桥段——娃又把家里弄翻天了,我气得扔她玩具,娃抱着玩具痛哭。
你们猜现在怎么着,我弃疗并且劝着队友也弃疗之后,时间到了过去两三年的如今,我发现那些整理方法她都会的,分类、码齐、功能搭配、贴标签、藏匿,大人课程里常见的收纳技能她都会。
第一次家校沟通的时候,当我试图想讨论讨论成绩,或者孩子的交友情况的时候,老师说才一年级啊你急啥,慢慢来。让我从来不曾想到的是,老师饶有兴致并重点突出夸了这样一段:“你女儿很会收拾,不等老师布置,桌面就摆好了,很明白下一步老师要做什么,桌子干干净净的,书包也整齐,这点非常好。”
这个意外评价给了我很大鼓励,想来这是年龄的力量,换句话说是大脑发展的力量。但是,如果没有我早期对于收拾的一些理论掌握(rationale)和生活细碎中执行(delivery),她大概也意识不到可以使用那些技巧。
另一方面,幼儿园期间我如果太焦虑推娃太卖力,她可能从此厌烦了【整齐的房间】,其中平衡大概会是家长一生的功课。换言之,工具要有,能力在生活中尽量内隐化,机缘随之就会对接你、你娃和项目。
聚焦,而非失焦
未雨绸缪、有的放矢、欲速则不达,这些古人早就知道本质的事情,我们新时代家长不要因为信息纷繁,而失焦。
在rationale阶段,是我们家长的功课,要做加法,了解尽可能多的途径;而在给孩子的delivery阶段,我们家长做的恰恰应该是减法,把提炼出来适合自己孩子的执行下去。这是个理想路径,当然没人能做到恰如其分,也许会徒劳,忙活一通什么都没做,那也是积极的,证明这个项目不适合你的家庭,也是个很好的排除过程。因此,徒劳的这部分养育功课,应该由家长来承担,不应该让孩子承担。孩子要承担的,是保持脑袋清朗,让元认知能力不停更迭。
不管多么的大拿,自己的娃都只会成长一次,没人可能透视全局。普罗大众如我,更是需要边学边悟,稍微悟到一点就赶紧跟大家讨论,不想以跟大家布道的姿态说什么【听我的没错】。这只是一篇陪读的随想,咱们一起跟着娃们的年龄成长,边走边聊,一起悟道。
(需要挽尊的是,有理论也会执行并不代表平时会做好哈哈哈哈。我家其实称不上美,只是懂得如何一阵旋风收拾好,但日常生活的整齐度要求很低,这并不处女座。)
附录:文中cue到但阅读量很惨的推文↓
来烧烧脑,磕磕元认知
继续烧脑:早起步早受益,元认知能力提升之路
自我效能感之9连操作指南 | 读书笔记
Flag总倒,这可如何是好?
假如欺凌在所难免,我们如何降低伤害?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