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厨渣,就更要努力去接近厨房

点击上面蓝字“桃姨和茉莉”关注爱吃不爱做的桃姨
我不太会做饭这事儿简直太不意外了。——我姥姥年轻时就不爱做饭,姥爷吃了一辈子馒头x疙瘩菜x稀粥;我妈妈也不太爱做饭,我曾经连续2个月每顿午饭吃炸酱面、接下来2个月每顿吃拌白菜x炸鸡腿依然生长得白胖白胖的,不说吃腻了我妈是不会换花样的,毕竟研发新组合还是挺有风险的。秉着家族女性这项传统设定我觉得不爱做饭太理所当然了,人生30余年从没觉得有啥不妥。
而当茉莉上了幼儿园,我终于不得不开始主担厨房的时候,发现躲了这么多年,还是躲不过十五啊!那种不妥感每日增强1.52%,支配着我内心不停地上演小剧场——[营养不够怎么办?]vs[哎呀买菜太麻烦了!]vs[她长大了都没有“妈妈的味道”的话会不会不念我?]vs[哎呀做饭太浪费时间了!]
挣扎半小时后,还是要屁颠屁颠去买菜洗菜煮饭。
可是每天都不情愿啊!因为觉得做饭太浪费时间,我都层层递进攒出来3篇时间管理文了。戳链接回顾??
谁偷走了家庭主妇的时间?? 全职妈妈的时间焦虑?? Bye Bye,全职妈妈的时间焦虑。

妈友们都说再雇个做饭阿姨啊,一下子就解决了。白天我自己在家很开心,不想再多个阿姨沟通怎么买菜以及做什么菜啊。当然这只是托词,并不是真正的不想外包的理由。
我那令人嫉妒到牙疼的人赢妈友,北妈,跟我一样摊上个不爱做饭的母上,然而,人家就能烧得一手好菜!她从未曾体会过在菜市场迷茫的感觉,我看到菜摊上七扭八歪的菜们,想到的还是七扭八歪的菜们,人家就能脑中浮现它们餐桌上招摇的样子;进厨房简直是她减压方式,快乐的像个小鸟,所谓厨商超高啊。所以我不想外包的真正理由是,同样的命运起点,不同的人生态度,输给一个90后我还怎么立足妈友界?
因此我怎么能轻易屈服于命运呢?最最重要的是,我总不能一辈子一进厨房就反胃啊,总要想法子爱上厨房。所以经过这一年多的自虐磨合,我终于从一个讨厌厨房的厨渣,进化成了一个不讨厌厨房的厨渣了!
这中间都经历了什么呢?看我手渣图。
平常我家就三口人吃饭,一般是1份肉炒/炖菜1份素炒菜外加大米or面食x粥,我一个人饭量顶队友+茉莉总和,因此总体三口人耗饭量很小。我的困难是总是想不起来吃啥,归根结蒂不是想不起来吃啥,是觉得会做的就那几样,不是蒜薹肉就是芹菜肉的,太单调了,怕对不起茉莉的营养需求。
另外我还跟众多朋友热情探讨过厨房各种细节:切菜方法和流程,几个菜板几个锅几个刀怎么转运备菜等等,还有各家庭习性各种偷懒招式,发现大家都很感兴趣这种讨论啊,于是我更加深入思考了这个话题,着力于改进一下做饭细节。
图中粉红色部分就是我改进过的细节。在美厨娘比如北妈眼中可能都是太简单/习以为常的事情,在我可真都是冥思苦想反复摸索才顿悟的!
容我剖析一下我独家七步
(你们可以开始偷偷嘲笑我了):
第一步,换锅。把32cm的炒锅换成了24cm的小炒锅,把4.L电饭锅换成了3L小锅。立竿见影的收益是洗碗机终于可以轻松放进去炒锅了!当然最初始的目的是我家吃饭的人少,每次炒菜都一个锅底,每次吃米饭都像焖了一锅锅巴。不吃锅底就要剩菜剩饭,剩菜那个嘴刁小妞是一口不碰的。换了小锅,那每天都是像样的“一锅”饭菜了。
(就右边这兄弟,当然,更好的办法是换个更大的洗碗机,keke)
第二步,换盘子。超市买的普通瓷盘子换成队友薅毛的骨瓷盘子(虽然也还是寒碜哈哈但我自小没自己买过盘子啊从没在意过盘子的颜值),虽然厨艺没有提高,当然菜品并没有变得更美,可是盘子美了心情总会好点啊,会误以为菜更好吃了。号称美厨照片,有一部分还不是美器皿照片而已,把菜放进不锈钢盆里照相试试看嘛。
第三步,换位置。以前烤箱和电饭煲是一上一下放在宜家小餐车架上的,想要烤点啥就要把第二层的烤箱搬到第一层去(怕中间层散热不行,另外电源线也略短)。说的好像我经常烤东西似的,其实就是个买油烟机赠送的200块钱小烤箱,所以用的不多,倒也能够一直忍着这个状态。
可是后来我痛定思痛,再也不能这样活!要把烤箱功能盘活!于是另外买了个不锈钢架摆在以前放杂物的区域,放电饭锅,于是成功盘活了各区功能……然而迄今只运作过一次作品。
(一个有心能使鬼推磨的故事:茉莉说要吃苹果派,说故事里都是妈妈烤的苹果派。无奈我没有任何烘焙用具和食材,只有牛油和糖霜,还不是一样用普通面粉搭配着咸菜碟子烤出了震惊朋友圈的作品,哼)
第四步,加小用品。我先是买了个简单的榨汁机,娘俩都不爱吃水果,靠果汁塞点,成功率取决于我的脑洞,经常搞得比直接吃水果还难吃我也是尽力了。另外买了个简单的碎菜器,拉绳那种,不想切的统统搞成丁。这样整体在厨房能做的事变得多样化一丢丢了,单调感降低,积极性高丢丢。
第五步,加料加菜式。以前我就只知道炒菜和炖菜,习惯路径了,一直懒得开发技能。但维持现状的后果就是烦恼依然每天1.52%的与日俱增:炒菜的预处理过程太麻烦,比如我就不爱买白菜韭菜豆芽莴苣山药土豆巴啦啦,爱买好处理的蒜薹豆角茄子西红柿,那营养肯定单调多咯。炖菜简单点一锅炖了,但经常因为炖太耗时,就像多炖点,结果一吃好几顿吃到没力气回锅。
“潜心”研究了一段时间“下厨房”和营养书之后,我解锁了好些道菜式,多尝试煮、蒸、烤,学点西餐和日餐,他们的家常菜都比较会偷懒。水平依然很差,就不献丑了(反正已经献过了),大家意会我努力向上的精神就好。
另外就是调料多用点,比如妈友跟我说蒸鱼要加蒸鱼豉汁,然后我发现啥菜都可以放点这玩意儿,挺提味;比如学做牛肉饭的过程知道了味啉这东西,看起来比料酒更好操作;还有加沙拉的过程中,想起来沙拉酱也不只是丘比卖的那几种的,老外那十几二十种沙拉酱如今都不是很难买了,而且我发现茉莉很爱吃这口,唯一烦恼就是怕生的蔬菜不够干净。那倒也没事,我不爱洗菜,有爱洗菜的小朋友帮忙,我只是需要多洗几件衣服。
第六步,预处理。我发现一些细碎的小事,做一次烦一次,心情瓦燥得很。比如葱姜蒜,每次剥蒜都很着急和烦躁啊,经常临到油热了才想起来切姜,这不仅是统筹学的问题,终极还是耐心的问题——我就不爱它还谈什么统筹呢?
神奇的是,这类细碎的事我给放一起做了,反而乐在其中。俩月前我发现茉莉的辅食盒子还剩好几个,密封性好,开合也方便,于是被我偷来放切好的姜蒜,每次切五天滴不会坏,葱容易坏就处理干净切成段也放密封盒,现用再切。噢耶,再也不手忙脚乱的整这三个小咖了。
同理,如今不易坏的菜我也都洗好切好分袋,也不嫌弃它们难处理了,损失营养总好过压根不想买它们。排骨、牛腩之类的都让摊子给处理好猪肉如今一律绞馅儿,买的时候肉摊就绞了,炒啥菜都放肉沫,不用切了,而且茉莉再也不抱怨嚼不烂了。偶尔还会说,妈妈做的饭真好吃,能战胜幼儿园餐食我还是蛮有骄傲感的。
第七步,囤货。虽然每天吃最新鲜的是好,但耐不住天冷雾霾菜太沉而我又宅,实在不爱动,除了求助于外卖买点鲜菜,就是靠囤冷冻食品了。都有些啥呢?牛排排骨牛羊肉片儿、水饺馄饨小汤圆、甩饼卷饼披萨饼、玉米青豆各种肠、扇贝大虾小海鲜、别忘了还有喜闻乐见的半成品——炸鸡米花炸猪排、各种日系小凉菜。(写的我都饿了)
我非常认真的思考过为什么感觉厨房很烦呢?大概是因为以前的菜式做法和炊具都太单调了。啥也没有的大街即使只有500米,走起来也很无聊觉得好长的路;街上布满有趣的店,即使2000米也都觉得这路很短了。更何况我都是本着省时(多线程)和成品多样化两个目的来执行的,省力又高效(一丢丢),自然就觉得没那么烦了。啊,大概就这么多吧,我还没做晚饭呢。
ps,我身边很多男性亲友,都做得一手好菜然而坚决不做饭。想着茉莉小学之后我重心转移肯定又会交出厨房大权的,因此也是本着男性亲友们的这个宗旨来深入厨房的——所谓可以不做,但不能不会做,不然等老了以后,生活白痴的空巢老人会无法独居的。
哦对了,还有个没有执行的细节,准备橱柜上再加个ipad架,做顿饭也就是一集剧的时间而已嘛。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