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没有比我再啰嗦的陪读妈了吧 | 作文日常

一年级刚学完拼音那会儿,老师就每天布置一句话日记,第二学期发展到三句话日记。一句话还好对付,三句话就凑数了,句子开始玩漂移,不知道怎么找主题,更不知道怎么把主题写得丰满一点儿。我也没啥别的本事,就是够啰嗦,翻译过来就是很有耐心。有时候跟大家私下聊,发现我这点儿唠叨还是有点借鉴作用的,刚好平常在备忘录里我有记录,索性抛砖引玉发出来。1 狐狸与乌鸦的啰里吧嗦网课那会儿,老师讲了狐狸与乌鸦,让同学们写读后感,茉莉一筹莫展,说不知道从何写起。
我问老师让写啥?
她说:“让写两个事儿,一是这讲了什么故事?二是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那好,你先说说这是什么故事?”她全面讲了一遍。
我说:“这样太长了,有没有概括的方法呢?概括的意思就是一句话总结出这故事的所有内容。”
“哎呀那怎么讲啊?”
“我给你一个线索,这个句式可以这么用,‘这是一篇什么什么什么什么的故事。’”
“啊……这是一篇狐狸想要吃乌鸦嘴里的肉就假装夸狐狸唱歌好听为了让乌鸦张开嘴唱歌让肉掉下来……”说得喘不过气了。
我继续问:“所以有没有更加简单的概括方法呢?狐狸这么做是什么行为呀?”
“狐狸骗了乌鸦。”
“对啊!就是这个意思,可以写这是一个狐狸骗乌鸦的故事。”
“就写这么一句?”茉莉讶异。
“别急啊,我们还可以把这个句子扩展扩展。”
“?”
“比如,狐狸为啥要骗乌鸦?是要吃了乌鸦吗?”
“不不,它想要吃肉。”
“这个故事讲了狐狸骗了乌鸦嘴里的肉的故事。”
“嗯,对呀。”她有点get到了。
“那么,骗到了吗?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嗯,这是一篇狐狸成功骗了乌鸦嘴里的肉的故事。”
“对,就是这样扩展句子。这个故事的意思就完整了,但是咱们念起来有没有怪怪的?乌鸦嘴里的肉的故事,‘的’字太多了是不是有点绕口?”“是啊。”茉莉捂着嘴嘻嘻笑道。“你想想能不能变个说法?”“这是狐狸成功骗了乌鸦嘴里的肉……的故事?”她本来想去掉“的故事”这仨字,发现句子又不通了。“这么念有没有感觉怪?那咱们换个句式来概括,你试试把故事这个词提到句子开头说说看。”“这个故事……”“讲了……”我引导。“哦,这个故事讲了狐狸成功骗了乌鸦嘴里的肉!”“很好,我还能把一个词再改进一下,因为讲了和骗了两个了字显得也怪怪的,骗了乌鸦那里试试用骗取这个词。”“这个故事讲了狐狸成功骗取乌鸦嘴里的肉。听起来还是有点怪呢?”她意识到了。我说咱继续改进,再变变句式试试……“这是一个狐狸成功骗取乌鸦嘴里肉的故事。”“emm,去掉了一个‘的’字,挺好,就这样啦。那么第二个问题,这个故事讲了什么道理呢?”(其实我想写的是“这个故事讲了狐狸是如何骗取乌鸦嘴里肉的”,然而感觉自己的的句式比闺女的还拗口。)“那本英文书里讲了,你不要总是相信别人的好话,有时候他是想要你的东西。”她有本英文的狐狸与乌鸦,最后直接说了道理,算是照“抄”了。嗯,很好,这样就可以写作文了。等她写完,我又问她:“但是,你说的这个道理,是站在谁的角度讲的呢?”“乌鸦。”她回答。“妈妈今天在你们同学群里聊天来着,聊到这个读后感,发现很多同学站在狐狸的角度讲道理,你试试想下在狐狸的角度该怎么说呢?”“就是,不要去欺骗别人。”虽然写出的读后感还不够“完美”,但我想传递的她都接到了,已经很满意了。老母亲已尽力,无非就是想办法把作文写得丰满一点,长一点,多角度一点,但又不陷入凑字数的境遇。2 该由谁来帮手呢?暑假我们参加了足球夏令营,每天踢完球都快六点了。她的小伙伴回家吃饭,我们要每天在外面找地儿觅食。有一天写三句话日记的时候,本想写踢球这件事,顺道跟我聊起来她的发现。“妈妈,为什么某某每天回家吃饭呢?我觉得是因为她有奶奶帮她们做饭。我奶奶姥姥来帮我们做饭就好了,但是我觉得应该让姥姥来。”我追问:“为什么这么觉得呢?”她答:“因为我觉得姥姥更年轻一点,我们家需要上坡,奶奶可能没办法买菜。”“很好啊,你可以把这个思考写在日记里啊。”“什么?这样的事儿也能写日记?!”她很惊讶。“对呀,你可以分析几个原因,为什么觉得姥姥是更合适的人选。除了姥姥更年轻一点,还有什么理由吗?”“我想想,奶奶来需要跟爷爷一块来,姥姥就一个人可以自己来,爷爷奶奶要睡两张床,我可不想把我的床让出去……这个,可以写吗?”“当然可以写啊,你为什么这么问?”“嗯,嗯,觉得不太好。”她大概是也知道不让出自己的床是不妥当的行为吧。最后写出来这样。有些时候,可能娃不是找不到选题,而是受限于既有定义,以为作文只能写曾经见过的例文的样子。题材上觉得只有“快乐的事、伤心的事、有意义的重大事件”这类才算,一点小感悟什么的也许没捕捉就倏忽而去了。3 绿色的宝石有次阅读课,老师请孩子们为春天做首小诗。当时茉莉手里刚好在玩一个绿色宝石,她随口来了一句:春天就是一颗绿色的宝石。
我趁热打铁,“很好,快接着说。”
“绿色的宝石……因为花花草草都发芽了……因为太阳出来了,宝石很好看。”
“太阳出来了,宝石会怎么样啊,你拿去窗口照照看。”
她于是拿去照,塑料宝石嘛也没有多绚烂,所幸娃领悟了我的意思,回来说:”宝石会变出彩色的光!“
”那么你尝试一下怎么能写成小诗?”
于是她写成了这样:
一年级小学生活里,到处都是“教育”现场,写出成品倒没什么特别的闪光点,不过,底线目标是孩子不为了选题和组织语言而畏缩,这就足够了。(文中作文贴图已获得作者的授权)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