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咸丰帝在位期间中国发生过哪些大事?他是一个有作为的帝王吗?
优质回答:
咸丰帝临终御赐的两枚印章,改写了清朝历史。清朝咸丰帝爱新觉罗.奕詝在临终之际,将两枚好比皇帝的朱批一样权力巨大的”御赏”和”同道堂”印章,赐予东宫慈安和皇太子,由于皇太子还小,实际是慈安和慈禧行使权力之用。
这样安排,让本来复杂的政治局面更加变化莫测,为慈禧走上政坛提供了契机,也从此改变了清朝帝王为男性的历史。
清朝到咸丰帝理政时期已经是江河日下,内忧外患,局面不堪了,而咸丰帝又本性懦弱,经不住任何的惊涛骇浪,在英法联军兵临城下,当了逃兵后,更是不思进取,寄情声色。
作为一代帝王,面对局势糜烂,各国联军遍布天下,清军屡屡战败的严峻形势,不顾国家生死存亡,只知道激情声色,独出心裁选美女,听戏改词自娱自乐,放权大臣逍遥自在。
不仅随性堕落,还吸食鸦片、胡乱大补,糟践身体,导致31岁就英年早逝。咸丰帝的荒唐作为,给清朝历史留下了不仅是教训,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皇后走出后宫,参与政事。
咸丰帝怠政荒政之后,作为中宫皇后的慈安,居然走出了后宫,参与政事。朝廷内外,她就像一个大当家的,不仅管皇帝、管后宫,甚至还管朝政。
在咸丰帝面前慈安就像一个家长一样,没有不管的事情。据《清稗类钞》记载,“偶以游宴自娱,婉言规谏”、“外省军报及奏疏寝阁者,闻孝贞一言,无不立即省览”、“圣意不乐,因御书‘且乐道人’四字,命张诸行殿。孝贞执不可,亲督内侍去之。”也就是说,不管皇上是访客宴请、逍遥快乐或者情绪不稳,还是不理政事她都管。
对待后宫之中的事情,她更是当仁不让。不仅限制咸丰帝过度宠幸慈禧,还不准皇帝和嫔妃们接触太频繁。
据《清稗类钞》记载,由于咸丰帝有一段时间一直在兰贵人寝宫,不上朝,慈安就头顶祖训,诵读规劝。咸丰帝害怕上朝去了,而兰贵人却遭到惩罚,最后咸丰帝还得来求情,这更加说明了皇帝的软弱和皇后的强势。
慈安对政治也很感兴趣。咸丰帝去世后,慈禧与肃顺为首的政务大臣争权,慈安也积极参与进来,而且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政变前夕,她与慈禧密谋如何除掉肃顺;垂帘听政后更是积极行事,在对重大事情进行决策时,慈禧都要征求她的意见,她同意了才可以执行。
正因为如此的有地位有威严,慈安更是肆无忌惮,与慈禧一起修建了极为越格的陵寝,并且还在丹陛石上面雕刻了“凤压龙”的图案,严重违背了中国古代的政治伦理。
贵妃越俎代庖,参政兴浓。
贵妃就是后来的慈禧太后,咸丰帝还在世的时候,她就对朝政产生了兴趣。
她刚进宫时,正赶上内忧外患,咸丰帝晕头转向、焦头烂额,无心理政的时候。慈禧察言观色洞察到了咸丰帝的内心,开始投其所好,借假帮助咸丰帝整理大臣奏章的机会,一步步涉足政事,而咸丰帝更是一味地迁就和让步,不断地给她创造锻炼的机会。
试想一下,咸丰帝是一个实权天子,如果他不放纵自己,非常勤政,慈禧能有这样的机会吗? 再者他如果发现慈禧干预政事就及时惩治,能让慈禧对朝政产生的兴趣越来越浓吗?
也正是由于咸丰帝的懦弱和荒政,让得宠的慈禧不但理政能力得到了锻炼,而且为争权和大臣肃顺结下了仇怨。
关键环节出问题,政变发生。
咸丰帝去世不久,就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辛酉政变,这个政变的发生,从后宫这个角度分析,是咸丰帝在两个关键环节上出了问题。
首先是因为懦弱,留下了野心勃勃的慈禧。在咸丰帝临终之际,肃顺就积极出主意献策,想扳倒慈禧,以绝后患,一是打入冷宫;二是杀掉她。其实咸丰帝怎么会觉察不到慈禧的野心,但是懦弱的本性让他犹豫不决,没有痛下决心,让肃顺等大臣们非常失望,也因为留下了慈禧改写了清朝的历史。
其次是御赐章印,为太后垂帘听政提供了机会。咸丰帝临终之际,立年仅六岁的独子载淳为皇太子,而载淳正是慈禧的儿子,同时咸丰帝还任命肃顺等八大臣辅佐政务。但是,他千不该万不该将两枚章印赐予慈安和皇太子,实则是由慈安和慈禧管理。慈禧和肃顺等人之间本就有间隙,而这两枚印章又作用非凡、权力至上,咸丰帝这样安排,等于是给他们制造矛盾创造机会,政治战争的爆发肯定迟早要发生。
总结来看,由于咸丰帝的懦弱怠政,使他的两位后妃涉足政治;也由于他体弱多病还荒诞无稽,使他的子嗣骤减,后妃成群,一生却只有三个子女,其中两个皇子,还只有慈禧生的儿子存活下来。儿子继位,母以子贵,成为皇太后,就为慈禧真正走上政坛提供了契机,也从此改变了清朝帝王为男性的历史。
作者:斜阳醉美 爱好看书、写作。
感谢大家的阅读,祝朋友们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心想事成,万事如意,觉得文章好的朋友们,可以给文章点个赞,关注一下吗,每天都会给您带来好文章
其他网友回答
咸丰继位之初,清王朝面临3000年未有之变局,面对清朝的危难处境,咸丰帝对朝政进行了改革,为稳固大清江山做出了一定贡献,只不过恰巧赶上了政治腐败国库亏空,那么咸丰年间有哪些大事发生呢?
首先就是咸丰元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两年时间,太平军取得了南方多个重镇,咸丰六年,咸丰依靠曾国藩和左宗棠等人,一起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
其次,西方列强以修约为名,对中国东北进行入侵,发生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俄国也趁火打劫,咸丰帝不得已与这些侵略国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咸丰帝对此甚是心痛,导致国库空虚,无力反击。
咸丰帝顺应潮流,改变腐朽观念,他提拔汉臣,因时制宜,批准设立总理衙门,为之后的洋务运动奠定了基础。
这一系列政治举措足证明咸丰的政治才能,只可惜生不逢时,难以改变王朝急转直下的历史命数。
其他网友回答
咸丰帝,爱新觉罗氏,奕詝。在位期间中国发生过以下大事件:
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日,爱新觉罗·奕詝出生。后受教于杜受田。
道光三十年正月,宣宗去世,爱新觉罗·奕詝继位。是年太平天国起事。
咸丰三年二月,太平军攻占江宁,定都在此,改名天京。九月,太平天国北伐军逼近天津。是年曾国藩建湘军。
咸丰五年四月,李开芳被俘,太平天国北伐军覆没。
咸丰六年八月,天京事变发生。九月,“亚罗号事件”发生。
咸丰八年四月,与俄国签订《瑷珲条约》。五月,先后与俄、美、英、法四国签订《中俄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英天津条约》及《中法天津条约》。十月,太平军取得三河大捷。
咸丰九年五月,清大沽守军击退英、法舰队。
咸丰十年七月,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和大沽一带。八月,八里桥和大沽口相继被攻占,咸丰帝逃往承德,亦不足两个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进占北京。十月,《中英北京条约》及《中法北京条约》立。十一月,《中俄北京条约》立。十二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咸丰皇帝驾崩于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年三十。其子载淳年仅六岁,继承大统,是为同治帝。咸丰委派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为辅政八大臣,辅助小皇帝。
咸丰皇帝朝服像
咸丰帝简介
咸丰帝(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爱新觉罗氏,名奕詝,号且乐道人,是清朝自入关以来的第九位皇帝,1850年3月9日至1861年8月22日在位,年号“咸丰”。咸丰帝是道光帝第四子,生母为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诞于北京圆明园澄静斋,养母为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20岁登基,1861年崩于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享年30岁。死后庙号文宗,谥号简称显皇帝,葬于清东陵中的定陵。他也是清朝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掌握实权的皇帝与最后一位储位密建的皇帝。
清宫廷画师绘《咸丰皇帝便装像》
咸丰帝生平
1831年7月17日(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日),咸丰帝生于北京圆明园之澄静斋。时道光帝前三个儿子都已去世,咸丰帝出生后即为在世的皇长子。二十六年,按照秘密立储制度,被道光帝立为储君。三十年正月丁未,道光帝驾崩前,宣召大臣开启匣,立为皇太子。
咸丰帝即位后便勤于政事,广开言路、明诏求贤,先后将有损国家利益的穆彰阿和耆英革职,大手笔地对朝政颇有改革。但此时的大清帝国内忧外患不断,先后爆发太平天国运动以及第二次鸦片战争。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迫使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瑷珲条约》,割去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原属清朝的领土约60万平方公里,咸丰帝拒绝承认该条约。随后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咸丰帝下诏对英国法国宣战:“兵家胜败何常,该国兵远来即有数万,未可当我中国人民千百之一,其能经几战乎?”最后圆明园、清漪园等被焚掠,以签定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收场。
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十七日,咸丰帝崩于行在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皇长子同治帝继位。同时依遗诏,由肃顺、载垣、端华、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为顾命八大臣,肃顺为首,辅导皇帝施政。在咸丰灵柩启程返京期间,东太后慈安、西太后慈禧、恭亲王奕?、醇亲王四人联合发动辛酉政变,醇亲王亲自抓捕肃顺,随之八大臣非死即贬。同时,政府随即由慈安、慈禧两宫听政,咸丰帝生前的辅政遗命宣告废止。
根据内务府档案的记载,如意馆画士沈振麟曾在同治年间绘制了两幅先帝咸丰帝圣容,这两幅圣容均先画稿,呈览后再进一步绘制。和硕恭亲王奕?向两宫皇太后和同治帝呈览的两幅墨稿分别为便衣墨稿一件及道装配山洞景致墨稿一件。
清朝皇帝的评价中,咸丰帝的争议最大。咸丰爱看戏,爱唱戏,即使到热河行在唱戏,“着升平署三拔至热河”,也表现得乐不思蜀。咸丰一朝,财政十分困难,要镇压太平天国,对付英法联军,财源枯竭,“户部因军兴财匮,行钞,置宝钞处,行大钱,置官钱总局,分领其事”,钞票大量发行,造成通货膨胀,“官民交累,徒滋弊窦”。
咸丰帝“任贤擢才,洞观肆应”,在面对太平天国运动与“三千年未有之政局”的内忧外患中,咸丰指挥若定,重用汉族大臣曾国藩人等组织团练来对付太平天国,咸丰帝颇思除弊求治,提拔行事果断的肃顺,并支持肃顺等人在朝政上推行的改革。为后来的同光中兴打下良好基础。但也因为采纳肃顺对英法两国强硬的做法,导致引发英法联军之役。
咸丰帝临终前对朝政事宜不合理的安排和权力制衡,使朝臣和后宫在有关朝政和国事方面展开逐鹿,间接导致慈安太后、慈禧太后、恭亲王奕?、醇亲王联手,打倒了顾命八大臣,最后慈禧掌权近半个世纪,从而也被有些史家流派认为咸丰帝没有安排好善后事宜,致使后宫干政近半个世纪的局面。
英、法等国要求清廷能让英法两国在北京设置驻京公使,新任公使到任时能觐见皇帝,但咸丰帝不接受。英国也要求清廷开放中国贸易,咸丰帝也拒绝,虽然天津条约签订后,咸丰帝默许了英、法等国的要求,但又对英、法等国的公使刁难(主因是采纳肃顺对英法两国强硬的做法)。咸丰帝本人的守旧,间接导致英法联军之役清朝的惨败,使清朝失去首都北京,圆明园也遭联军焚毁。
太平天国运动与英法联军之役,使咸丰帝的执政遭受打击,逃往热河行宫后就病逝了,太平天国运动与英法联军之役的善后工作,直到慈安、慈禧两宫听政时期才结束。
咸丰帝御批
其他网友回答
咸丰在位期间正是内外交困,清朝最难的时候。
太平天国起义
咸丰即位第一年,就爆发了太平天国起义。在两年的时间里,太平军先后攻取了汉阳、岳州、汉口、南京等南方重镇,威胁清朝中部腹地,于咸丰三年(1853年)定都南京。由于太平军没有集中力量全力进行北伐以及咸丰六年(1856年)太平天国内部的“天京事变”使清廷获得了喘息的机会。最终被曾国藩、曾国荃、李鸿章、左宗棠合力消灭。太平天国运动也彻底改变清朝兵制。从中央政府直接控制军队,变为朝廷控制个人,个人控制军队。 从曾国藩的湘军、到李鸿章的淮军、在到袁世凯的新军。变成彻底的“兵为将有”。
第二次鸦片战争
正在咸丰帝镇压太平天国之时,英、法等国再次染指中国。咸丰十年(1860年)春,英法两国再次组成侵华联军,大举入侵。六月,向大沽口进攻,咸丰帝谕旨:“天下根本,不在海口,而在京师。”七月,英法联军进攻北塘,咸丰帝和战不定,痛失歼敌的良机。英法联军攻占天津,随即向北京进犯。咸丰帝派遣怡亲王载垣、兵部尚书穆荫为钦差大臣,往通州与英、法议和。英法联军以和谈为掩护,继续组织对北京的进攻,在通州八里桥之战击败清军后,进攻北京。英法联军逼近北京,咸丰帝以“木兰秋狝”为名逃往承德避暑山庄。命恭亲王奕訢留在北京议和。签订了《瑷珲条约》、中英《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中俄《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有着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也毁于一旦。
想必咸丰皇帝内心也是十分痛苦的,咸丰皇帝有人称他为苦命皇帝。他不是那种昏庸无道的皇帝,只是清朝长期闭关锁国导致体制落后才导致的这一切。
其他网友回答
咸丰帝(即爱新觉罗·奕詝,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生于北京圆明园,是清宣宗道光帝第四子(嫡子),生母是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有实际统治权的皇帝,也是清朝最后一位通过秘密立储继位的皇帝。 1846年被立为储君。即位后,勤于政事,对朝政进行改革。任贤去邪,重振纲纪,罢斥道光老臣。但此时大清帝国内忧外患不断[1],最后以签定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收场。1861年病逝于热河,庙号文宗,谥号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葬于定陵。咸丰在位时期内,大清帝国内忧外患不断,从太平天国起义的爆发,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动,最后以签订一条条屈辱不平等条约收场。咸丰皇帝对这些不平等条约心中甚是不满,于是想要重新扭转内交外困的局面便开启了洋务运动。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咸丰帝重用汉族官僚曾国藩,训练指挥汉族地主武装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不仅如此,还将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主持和局、臭名昭著的投降派耆英处决了,由此可见,咸丰皇帝的所作所为充分证实了他改革的迫切和坚定。
咸丰帝不仅让曾国藩在湖南进行练兵,后来就扩充成湘军,还让左宗棠自己招募军队,咸丰帝依靠他们的湘军改变了形势,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还是不得已与英美俄法四国签订了各种不平等条约。
从咸丰帝在位的十一年政绩看,咸丰帝的通知能力和资质还是有所作为的。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咸丰帝在位期间中国发生过哪些大事他是一个有作为的帝王吗.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