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邓州市未来有可能被划为地级市吗?
优质回答
有可能,升级为地级市,因为郑州市划分县级市的本意也是为了发展城市经济,化解有些地级市面积过大造成的经济滞后,河南省已经对目前县级市做出很大的经济条件支持,对于邓州而言,发展无可限量,目前穰东,构林镇,已经属于副县级城镇,各方面经济支持不断完善。
北京西城区–邓州
湖北省–邓州
浙江省–邓州
都是对准邓州援助和合作,邓州市作为豫西南的门户城市,有完善的交通网路和铁路网路,交通枢纽优势明显,邓州城市规模仅次于南阳市,邓州市经济,在各区县中排名第一!人口180万人!
2020-2028年为邓州发展的特殊时期!如果可能得话,邓州会在这个时间段成为地级市!邓州的发展是非常好的,将来一定会成为地级市!
西峡,淅川,镇平,新野,唐河,桐柏,都归属邓州,只有这样,南阳盆地才能真正变得繁华,大南阳大襄阳才名正言顺
我做为邓州人,今年50多岁,在外工作20多年,在老家生活了30多年。邓州市未来能不能划为地级市?根据在下面老百姓中的调查,我感觉想划为地级市的可能性不大。
邓州人思想保守
1、从上到下,从城市到乡村,大部分人的思想不够开放,眼光比较短浅,而且排他性强。说白了,自己干不了买卖,还不让别人发财。
2、以前有几个大中型企业,比如二汽的试车场、油田的炼油厂等。他们都看中了邓州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便利条件,他们都想到邓州落户,最后都因为种种原因被拒之门外。
3、现在有很多老百姓都后悔,如果当初这两家企业都入驻邓州,他们能安排多少邓州人就业,又能改变多少老百姓的生活水平。
邓州是农业大市,国家小麦重要生产基地。邓州是人口大市,目前人口数量有180多万。按说这么多人口大市,是一种资源优势,中青年人有40多万常年在外务工。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1、如果农业大市,不把深粮食加工成产品,变成再生资源,提高粮食的经济价值,产值上不去,怎么能划为地级市?
2、如果不招商引资,吸引外资入驻邓州,不把40多万的青壮年招回老家来,想成为地级市很困难。
3、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制约。邓州北面距离南阳地级市60多公里,南面距离襄阳地级市70多公里。虽然邓州市交通四通八达,但邓州夹在两个地级市中间,距离这么近,再划一个地级市,国家也不会考虑。
综上所述,我认为河南邓州市未来没有可能划为地级市。
河南邓州是一座历史名城,关于它你了解多少?
优质回答
白云苍驹,岁月悠悠,仲康封曼,邓国始有。四千史载,华夏竞秀,邓师铸剑,春秋风流。中兴之君,吾离访鲁,盟誓订约,和平共守。秦汉隋唐,多有重当,北宋一朝,曾创辉煌。福胜寺塔,云端之上,花洲书院,屡出栋梁。岳阳楼记,春风堂上,忧乐精神,范公所创。元明清民,依旧盛扬,名相李贤,辅佐五皇。堰子川畔,美丽村庄,邓州习营,伟人祖上。无畏精神,改革开放,南国巨变,盛越香港。穰原邓州,底蕴深厚,今逢盛世,前程锦绣!
河南邓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其历史之悠久,文化之繁盛,人杰之荟萃,令人叹为观止。全国邓姓皆源于邓州;曹操为转运赤壁大战的粮草,而开挖的运粮河仍汩汩流淌;范仲淹知邓州时,所建立的花洲书院遗址仍存,也是千古名文《岳阳楼记》的诞生地;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的祖籍地在邓州十林习营村。咱们先来说说“邓州”的来历。
悠久的历史:一个历经夏,商,周三代的,古老的神秘古国。“邓州”之地原为邓国辖境,楚国于公元前680年左右灭邓后,称之为邓地,秦国夺去邓地,见此处土地肥沃,称之为穰,并封魏冉为穰候,穰候之衣冠冢现存于邓州人民公园东南角。至隋朝,文帝因其为邓国故地,遂名之为邓州。
邓国,一般认为,从夏王封子仲康于邓开始,至商被封为侯国,一直延续到东周初期,能够跨越三代,历经一千多年,可见其历史悠久。邓州市东南郊野有吾离冢村,村中有邓国著名候王,吾离的冢丘,高约五米,方圆几十米。邓国灭亡后,人们便以国为姓。司马迁也认为,南阳,邓一代还有夏人崇尚纯朴的风尚。
繁盛的文化:邓州湍河沿岸,出土有多处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邓国的铸剑,铸造青铜器技术闻名当世,各地都有青铜精品出土;汉代的著名水利工程六门堤和钳楼陂都在邓州境内;更有杏山上的楚山寨,一小内泮池中的汉华表,北宋时修建的福胜寺塔,范仲淹修建的花洲书院等都是弥足珍贵的文物古迹。
福胜寺塔,原为龙兴寺塔,寓意为龙兴之地,现在殿宇已废,仅余一塔,巍然耸立。古塔构造精致,每一块古朴的青砖,都经过打磨,中间雕塑有佛像,力士,伽蓝等形象,栩栩如生。上世纪末,在古塔下面发现了震惊中外的金棺银椁,及舍利子。现保存于郑州博物院。
花洲书院,外依高大的古城墙,内绕蜿蜒的河水,充满着江南园林的水乡情调。范仲淹做邓州知州时,倡导文教,曾在此辟建书院,在城墙上建春风阁,览秀亭,便于州人登临览胜。河中置太湖石,河畔建春风堂,为范公讲学之所。书院中还辟建了范公祠,孔庙等建筑。孔庙中,有海外华人捐赠的价值数千万元的,高数米的金丝楠木孔子等人的塑像。
上图为月牙池,据说为宋状元读书处。
邓州有希望成为地级市吗?
优质回答
我个人认为:邓州不可能成为地级市。原因有三:一是邓州在南阳原地区偏西南,没有多大吸引力。如果只拿南阳市和邓州市相比,邓州比不过南阳。二是自古以来,邓州都属于南阳管辖。邓州虽然叫州,实际只是一个县而已。况且,邓州的资源和交通都无法跟南阳相比。三是国家是不会把南阳分开,因为南阳北有洛阳,南有襄阳。而这两个地方,都比南阳发展得好。如果再分,南阳和邓州谁发展不好。所以,南阳市所辖各市县区应该抱团发展,壮大自己,富裕人民,才是正道!实话实说,有不同见解的人,可以发表你的意见,但不要生气。
成为地级市有啥好处呢?区区一个农业县级市,一没什么好的工厂,二没有什么好的特产。成了地级市无非多增加点官职,做事上多铺开些什么网,让农民们办事多费些周折,官多网面大,真的没有啥好处。到邓州市看看,去掉吃饭的多,还有多少人在游手好闲,如果不是靠打工补充经济,邓州的地产经济能比别的县好不了啥。振兴经济是重点,只有经济上去了,才有好的名望,别的都是虚名。
南阳的邓州、唐县曾经属于湖北管辖吗?有何依据?
优质回答
当然曾经属于湖北管辖,最近的一次是2002年。我们知道,蜀汉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在《出师表》里“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有人认为此“南阳”指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之前的南阳郡,瞎今河南南阳全部、驻马店西部(泌阳)、平顶山南部(鲁山、叶县),今湖北襄阳(汉江以北)、十堰东部、随州。
2003年人教版教材说“南阳,今湖北襄阳一带”。
所以,岂止邓州、唐河(提问者说的“唐县”),整个南阳在2003年就属于湖北。
2002年12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六册第五单元,节选了两篇关于诸葛亮的古文:一是《隆中对》,二是《出师表》,如此集中地反映一个历史文化现象,在解放后的教材中还是第一次。可是,在教材使用中,人们却发现了许多问题。
首先,《隆中对》的题解中注明:“隆中,山名,在现在的襄樊。”这倒不错。其次,在《出师表》中对“躬耕于南阳”的解释是:“南阳,郡名,在现在湖北襄阳一带。”这倒让人纳闷了:湖北的襄阳在汉代属南郡,与南郡一水之隔的南阳郡辖37县,是并立的两个郡,南阳什么时候到南郡去了?第三,教材前边的彩页上,上边是岳飞书写的《前出师表》,下边是隆中的武侯祠牌坊,给人的感觉是岳飞书写《前出师表》是在隆中所为。岳飞在南阳武侯祠一气呵成的书法名篇《前出师表》,这可是没有争议的!更见“技巧”的是岳飞的这篇书法有头有尾,就是没有“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的话,因为这是诸葛亮说的,如果有了这句话,躬耕地的“隆中说”岂不是动摇了?把这三处联系起来看,似乎存在一条明显的逻辑推理:《隆中对》应是在隆中的谈话(其实应该是《草庐对》),南阳又在襄阳,岳飞书法《前出师表》和古隆中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样,诸葛亮躬耕地在襄阳似乎真的是千古铁案了。
正当人们对国家颁布的通用教材何以出现如此错误问题而百思不得其解时,2003年7月18日《襄樊晚报》刊发了该报记者释喻的文章——《〈隆中对〉复出的背后》,该文用五个部分(起源、提案、奔波、成功、声音)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襄樊方面为使《隆中对》重上语文教材而五上北京“做工作”等一系列鲜为人知的内幕。文章还引用一学生家长的话说:“当我们的孩子长大成人后,就不会再有襄阳、南阳之争了,毕竟在教科书上已经把这件事情说得很明白了。”他们“明白”了,我们却糊涂了——到底诸葛亮躬耕在南阳,还是襄阳?
南阳、襄阳的躬耕地之争,绝不是从兹而始,但为了争名人诸葛亮的“躬耕之地”,竟然不惜五上北京“做工作”,这种事情也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不知道诸葛亮地下有知,听到这样的事会哭还是会笑,抑或是哭笑不得。
自始至终就是听说湖北襄樊被纳入河南南阳一说,没有听说过河南领地归湖北管辖过一说
今天的邓州市是否源自古代邓国?
优质回答
邓州是古代时期的邓国
谢邀,是的,从考古出土的青铜器及史料典籍,可以很好的判断这个问题。
约公元前21世纪,夏代仲康建都于邓,即邓国。根据出土的青铜器铭文,确定商代邓国为公爵国,周初为邓伯国,西周中期为邓公国,西周晚期为邓侯国。同时,确定了五千年前邓字地名由以族为氏的夸父氏族形成,到商周时为曼姓封国,春秋早期改曼姓为邓姓封国。
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里,记述了邓州名称的变迁。
邓州府——春秋时邓侯国。战国时属楚。秦为南阳郡地。两汉因之。晋属义阳郡,后改属新野郡。宋、齐因之。后魏仍属新野郡,寻置荆州于此,魏收《志》:太和中,荆州移治穰城。西魏时,以为重镇置兵于此以备齐。隋初,改为邓州,炀帝又改曰南阳郡。唐仍为邓州,亦曰南阳郡。五代梁置宣化军于此兼领唐州,唐改曰威胜军,周改为武胜军。宋仍曰邓州亦曰南阳郡武胜军节度。金因之。元属南阳府。明仍曰邓州,以州治穰县省入编户三十七里,领县三。今因之。
想详细了解,可以找来邓州市志,翻阅一下
河南邓州市的邓新一体化是怎么规划的,是要合并新野吗?
优质回答
正好本人是常年在外定居的新野县人,应该具有一定的发言权,就此问题,权且发表一下自已的看法!
邓州和新野同属于河南省南阳市下属的两个县级单位,互为邻居,历史上很多时候两地是重合的,位于豫西南地区,与湖北省的襄阳市交界,其中,邓州是县级市,由河南省直管,新野县是由南阳市直管,邓州的行政级别要比新野县高半级。
邓州市,河南省直管市,地处河南省西南部,北依伏牛,南连荆襄,西纳汉水,东接宛洛,有豫、鄂、陕“三省雄关”之称,面积2369平方公里,2017年,全市常住人口141.5万,是南阳第一多人口的县级单位。
新野县,是河南省南阳市下辖县,东汉名城,刘秀起兵新野,刘备栖踞新野,三请诸葛亮,决策“草庐”对,火烧新野,驰名中外。历史上是光武中兴的策源地和蜀汉政权的发祥地。全县面积1062平方公里,境内平坦,沃野百里。
下面是邓州、新野两地的基本情况对比:
面积方面。截止2019年,邓州市全市面积2368平方公里,新野县面积为1062平方公里,邓州行政面积是新野的2.23倍;
人口方便。截止2017年,邓州市常住人口为141.5万,新野县为61.3万,邓州市常住人口是新野县的2.31倍;其中,邓州的人口密度为597人/平方公里,新野县为577人/平方公里,邓州人口密度稍微领先新野县;
经济总量方面。2017年,邓州市的经济总量为419.8亿元,新野县为278亿元,邓州高出新野141.8亿元;
人均GDP产值方面。2017年,邓州市的人均GDP产值为2.97万元,新野县为4.54万元,新野县比邓州市高出了1.57万元,邓州的人均GDP产值仅占新野的65%左右,差距明显;
单位国土面积产出方面。2017年,邓州市的单位国土面积产值为1773万元/平方公里,新野县为2618万元,比邓州高了845万元,邓州的单位国土面积产出仅占新野的68%左右;
经过以上综合对比,不难看出,邓州赢在人口数量、行政面积、经济总量,而新野县赢在人均GDP产值、单位面积产出方面,总体来说,新野县的经济发展质量要明显优于邓州市。
回到问题的本身“邓新一体化发展”,其实,我做为新野县人,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当然,有人提出这种设想,就有其合理性。
从历史上看。邓州市和新野县一直是亲密的邻居,从秦汉时起,两地地名和行政区域就经常重合,两地的人民其实就是亲人的关系,语言文化和习俗几乎完全一致,同属中原官话豫西南片区;
从地理地形上看。两地同属南阳盆地核心区域,全部为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区,有白河、湍河等多条河流滋润着两个地方,土地肥沃,农作物产出丰富,农业发达;
从区位交通方面分析。通过上面的地图可以看出,从邓州市境内的高铁站至新野县城区的距离仅有10公里,至邓州市城区的距离却有12.5公里,很明显,邓州东高铁站对于新野县来说,距离更近,出行更为便利,两个城区之间的距离也不过22公里左右,可以考虑相向发展,连为一体;
通过以上分析,两地在历史、地理地形、交通方面等方面,有着极大的相似性,确实可以考虑朝一体化方面发展。
但是,邓州市和新野县一体化发展,困难重重,有许多现实的问题需要解决:
影响力有限。必竟邓州市和新野县只是两个县级单位,经济总量合起来也不过697.8亿元,常住人口总数也仅为202.8万,区域响力还是非常有限的;
行政管辖不一致。前面讲了,邓州市是属于河南省直管县级市,人事、行政、规划、财政都与省里直接挂钩,南阳市仅为挂名而已,没有实际的权限;而新野县是直接受南阳市管理的,所有的权限由南阳直接审批,这就会造成在产业规划、交通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出现省市步调不一致,从而造成两地无法有效联动协调发展;
两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不好协调。上面也分析了,邓州市胜在体量方面,而新野县胜在质量方面,那么,在产业发展和规划上,到底是由谁来主导呢?而在产业上,两地同质化又非常严重,属于直接同质竞争的那种,不可能出现一方配合另一方的局面;
综述,短期内,根本上不存在邓州合并新野的假设和可能,邓州、新野两地当初为争夺高铁线路走向的争执,早已尘埃落定,而现在高铁站位置也很好地照顾到了两地人民的出行,现在要考虑的是,两地如何更好联手协同发展,共同造福两地的人民才是当务之急,两地一体化发展是可以探索和考虑的选项。
邓州什么市?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邓州属于哪个市哪个区哪个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