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节目浮光掠影地说了一些五十年代生的人的往事,今天顺势说说我对六十年代生的人的印象。
一说起六十年代生的这一代人,我首先想到的是我曾经的学生。那是一间离广州四十公里的半山区的完全中学。我那些勉强温饱的学生真是很惨,我是说他们在中小学教育方面真是很惨。有的甚至已经号称是高中生,但是四则运算不会,认识的汉字勉强过千,甚至只有几百个汉字。他们的中小学是在无产阶级教育革命中度过的,最可笑又可悲的是,盛产文盲半文盲的教育革命的成果居然还不容否定。
如果我以这间离广州只有四十公里的半山区中学为中线中间位,好一点的应该是广州城里面的中小学生,差一点的应该是离广州百公里之外的山区中小学生。但是倾巢之下,这个样子,好又可以好得哪里去,差又差得到哪里去呢?
如果说,五十年代生的人,多少还能够接受到一些正规的小学教育,六十年代生的人,连这个机会都没有了。他们当中的佼佼者在其后的高考中可以一飞冲天,真是自己的造化。八十年代的大学生他们是真正的时代的骄子,人中豪杰。
我看到过一篇生于六十年代的人写的文章,我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很冷静,也很有直面自己人生的勇气。文章说,
“虽说我们出生于动乱年代,但“三年困难时期”已经过去,国民经济略有好转,不至于再发生大量饿死人的惨况。到我们具有明确自我意识的青少年时期,改革开放已经开始,物质短缺的状况迅速改变并在短时间内得到彻底扭转。
当然,我们这一代没有“上山下乡”接受再教育的“知青”经历。因此,生于60年代的一代人,对长期以来物质极度短缺的基本国情,认识流于表面,缺乏切身的痛楚体察。“贫困”这两个字,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概貌或全景,是一组比较之后的数字,而不是真切的饥饿感、寒冷感。至于那种因极度贫困而丧失基本尊严的牲畜一般的麻木感,对我们而言,更是难以理解。
正因为如此,我们这一代在整体上不是脚踏实地的一代。很多时候,我们的志向要远远高于实现志向所需要的艰辛奋斗精神和坚忍毅力。另一方面,与70年代中后期以后出生的两代人相比,我们这一代又明显缺乏市场经济头脑和适应商业社会的竞争意识和能力。
我们生于动乱年代,但真正对塑造我们的人格和价值观具有决定性影响的,是上世纪80年代——我们的青少年时期。我相信,将来的历史书一定会这样描述这个年代:对整个中国的现代化历程来说,这是一个距“五四运动”半个多世纪以后的第二次“启蒙时代”。”
我觉得,八十年代,无论对于生于六十年代的人,还是对于生于五十年代或者七十年代的人,或者是对于整个的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都是一个最重要的年代。而生于六十年代人,在各自人生道路上的分道扬镳,也正是开始于八十年代。
说到八十年代,真是要花开几朵,各表一枝了。
对于八十年代能够进入到大学校园的六零后,还有就是那些虽然不能考上大学,但是由于家庭,老师的教育和自己的努力学习而学有所成的文化幸存者,八十年代是充满了惊喜和文化冲击的年代。正是从八十年代开始,课堂上他们看到的世界和课堂外他们看到的世界,完全变得不一样了,而且从此不一样。这就是前文所说的“第二次启蒙时代”。
这一部分生于六十年代的精英对于各种新思潮,新思想,新文化的接受可以说是如饥似渴,一发不可收拾。现实生活中课堂还是弥漫着那样的陈腐的气息,但是课堂窗口外的天空已经是蓝天白云。所以,很多六零后的人,至今还是固执地认为“我们的故乡在八十年代”。
相比较于生于六十年代的一代人,八十年代对于生于五十年代的人冲击和影响力要小很多。因为他们那个时候正处于负重如牛的人生阶段,对于生活,大多数三十岁左右的人,总是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了。而且他们之中的大多数,已经过了求学求知的年龄,原本的知识结构和文化视野也限制了他们。
至于八十年代已经进入了工厂和还在农村的六零后,他们的生活和进入工厂还在农村的五零后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工人就是工人,农民就是农民,还能够有什么蓝天白云呢?无非就是日求三餐,夜求一宿。他们和已经在大学里面读书的同龄人相同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大家都在听邓丽君。只不过有人在工棚里听,有人在大学宿舍里听。
除了思想文化的影响,八十年代对整个中国的冲击是全方位的。不甘日子平淡贫穷,冲出马路,耍返两道,下海经商,很多五零后、六零后甚至四零后都在办公室和街道服务站坐不住了,下海经商,义无反顾。他们当中的一些人,成为了中国第一代的富豪,也有很多人一直在小老板的地位上沉浮,还有一些人被打回原形,现在连退休金都没有。
对于六零后来说,九十年代才是为他们准备好的人生的黄金时代。历史的进程在八十年代末转了个大弯。手臂弯那么急。第二次南巡,开启了这个名副其实的黄金时代。生于六十年代的人,三十岁左右的年纪,正是当年,生老虎都可以打死一只,只要自身条件具备,纵身一跃就是成功。他们几乎占据了当今中国各行各业的所有C位,真正左右着中国的命运和价值取向。
与生于五十年代的人相比,生于六十年代的人会显得更加复杂一些。对于历史,他们看得见背影,对于传统,他们还有某种眷念,对于人生,他们还有追求,对于文化的多元性他们更加欢迎和接受,但是,对于五十年代生的人曾经的坚信,他们已经是半信半疑。
至于理想主义。生于六十年代的人的理想主义和生于五十年代的人的理想主义在八十年代已经分道扬镳。生于六十年代的人的理想主义,是属于八十年代的,而生于五十年代的人的理想主义则更多地是属于四十年代乃至三十年代。
生于六十年代的人,现在已经陆续进入退休年龄,有的已经退休,有的准备退休。中国的历史舞台,现在正在逐渐交给生于七十年代的人。
和生于五十年代的人相比,生于六十年代的人,精英层的视野更加广阔,思想更加丰富,价值观更加世俗化。生于五十年代的人喜欢说“我们”,总是把“我”当成“我们”,而生于六十年代的人,已经开始学着说我了,我就是我。
生于六十年代,可以说是幸运的,因为他们在人生最美好的年华遇到了八十年代。在思想文化的空间,只有他们这一代人可以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一览众山小。无论是生于其后的七十年代还是八十年代的人都没有这个底气。
但是生于六十年代自有他们的无奈。
正如一个段子所说,出生的时候,赶上了三年自然灾害,营养不好发育不良。当他们需要读书的时候,赶上了史无前例。当他们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是不要自己交钱的;当他们大学时候,上大学要给钱了。当他们还没能工作的时候,工作是统一分配的;当他们可以工作的时候,找工作要撞得头破血流。当他们不能挣钱的时候,房子是单位分配的;当他们能挣钱的时候,却发现房子已经买不起了;当他们需要生育的时候,国家只让生一个。当他们教育子女的时候,碰上了会说“外星文”的90后;当他们需要人照顾的时候,碰上了只会让人照顾的90后。
无论出生于什么年代,总有各自的精彩和无奈,总有各自的幸运和不幸。但是,精彩和精彩不一样,无奈和无奈也不一样。与生于什么年代相比,精彩和精彩的差别,无奈和无奈的差别,更大的是阶层。以前有一句话叫做:出身由不得自己选择,道路是自己选择的。对于一些人来说,这句话是非常刺痛人心的,会痛一辈子,对于另一部分人说,这是一句让人洋洋自得的话,就看说话的是谁。
老子英雄儿好汉是件大概率的事情。但是哪怕老子是狗熊自己也要活出个英雄的样子。这是很多生于六十年代的人的传奇人生。这是他们为自己选择的道路。在认命这一点上,五十年代生的人比较认命,而生于六十年代的人比较不认命。这是他们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各位正在收听的是【一个人的电台】。陈扬祝大家——
好人好梦。晚安。
不认命的一代
相关推荐
- 同名查询系统平台(如何查同名同姓有多少个)
- 高中生社会实践表填写范文(高中综评社会实践填写范例)
- 蝴蝶兰什么时候开花一天之内(蝴蝶兰花期有多长时间)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最新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措施)
- 以变为话题的作文题目500字(以变为中心写一篇作文450字)
- 作文我有一个想法300字优秀三年级(我有一个想法三年级作文250字)
- pe是什么材料可以用于食品吗(pe材料为什么属于致癌)
- 大闸蟹如何保存在冰箱里(大闸蟹如何长期保存冷冻)
- 电子表怎么调(电子手表的调法)
- 南方冬至吃什么传统食物(南方冬至吃汤圆的原因)
- 尼罗河在哪个国家在哪个州(尼罗河流域地图)
- 鸟类有哪些动物(生活中常见的鸟类有哪些)
- 南开大学在哪个城市(南开大学是什么档次)
- 内蒙古和蒙古国的区别(内蒙和外蒙谁是正统)
- 尼泊尔是哪个国家首都(尼泊尔穷到什么程度女人漂亮吗)